“已經不是第一次這么莫名其妙的死流民了?”張硯臉上泛起好奇,眼睛也瞪大了幾分,一副認真聆聽的樣子。而其實心里卻又是另一種想法。
“嗯,不是第一次了。之前每隔一兩月就會死上三四個流民。衙門里捕快查了十幾次了,從沒有查到半點有用的東西,一直當懸案懸著。若不是死的流民都是那種只身一人沒誰找的話,衙門里也脫不了干系的。”
“咳咳。你給武鳴說這些干什么?直接說昨夜的事情!”
“哦,呵呵,對對對,扯遠了。昨天呀,應該是后半夜,打更的發現的尸體,然后報了官......”
開始的時候,這兩人還說得有些浮于表面,都是聽誰誰誰說的,后面說著說著就來了勁兒,將一些猜測和衙門捕快以及仵作的言語一起講了出來,繪聲繪色的就像在幫張硯鋪墊一個話本的大綱劇情一般。
末了,還添了一句:“你覺得把這些加進去是不是會更引人入勝一些?”
從流民堂里出來已經快要到中午了,街面上已經飄蕩起陣陣誘人的飯菜香味兒。但這次張硯卻沒有如昨天那般火急火燎。心里有事,所以吃飯就不著急吃。
從兩個流民堂的官人口中張硯得到的消息不少,捋了捋之后有幾個關鍵的地方需要他進一步去核實。為此他愿意付出在軒化城里滯留半個月的代價。
原因嘛,超度六只野鬼所得的功德就抵得上張硯大半月的苦功了。那一只或者幾只厲鬼呢?又會有多大的好處?
同時張硯也對厲鬼打底是個怎樣的存在非常好奇,也想抵近仔細觀察一下。有機會的話也想試試看厲鬼的各種手段與龍虎山典籍上記載的那些是不是類同。
出來之后張硯先去的地方是離流民堂并不遠的善粥鋪。
粥鋪前面多了一個“善”字,就該知道那里是什么來頭了。是地方衙門從官倉里面派發糧食的鋪子。但一般不會發生食,而是熬成粥之后發給人吃。針對的要么是街上的乞兒,要么就是流民這種沒有生活來源的人。
貪小便宜?就算貪小便宜也不會有人去善粥鋪冒領飯食,因為這是一件很丟人的事情。比家里女人找野漢子都讓人瞧不起。所以除非是沒法子了,正常人家是不會去善粥鋪要飯的。這一點和地球上并不一樣,臉皮方面地球那個世界的人無疑更勝一籌。
按照流民堂里的那兩個官人提供的訊息,流民們會在用飯的時間聚在善粥鋪這邊。除非是已經找到了可以解決飯食的活計。
之前死掉的那三個流民在死前都是按時到善粥鋪這邊來混飯的。對于他們來說,除非活計包飯,不然能省則省,因為存夠了錢是要被趕回原籍的,多存點以后也能多點底氣。至于臉面,都當流民了,臉面也就暫時取下來放兜里了。
“你們認識馬大頭嗎?李麻子呢?趙猴兒?”張硯的確在午飯的時間遇到了不少流民,差不多有二三十人,其中老弱居多,青壯很少。他問的那三個名字是之前流民堂的那兩人給他說的。這其實應該并不是死掉的那三人的名字,更像是敷衍的代稱。具體真名如何,那兩人并沒有告訴張硯,只說這三個代稱就夠了。
張硯明白,那兩人是一點干系都不愿意擔的。流民的真名屬于地方衙門的卷宗訊息,泄露是要擔責的,而外號類的代稱卻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