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行千里路讀萬卷書,張硯現在就在踐行老祖宗的格言。
南淵國不算大,但歷史卻不少,很多東西眼睛只能看到表面,結合文字的沉淀描述才能達致深處。所以這一路上張硯除了對藥材方面的書感興趣之外,看的最多就就是南淵國的史書了。而且因為識字的人很少,書本也不普及,張硯一本書買走看完之后到了下一個城市還能很輕松的折價一點賣掉,被他留下來的都是值得反復琢磨的書。
南淵國如今雖小,但并不是一直以來就這么小。甚至南淵國這個名字其實也只存在了三百多年。
再往前,南淵國現在的這片土地其實是屬于“乾德朝”的國土。而乾德朝屬于荒天域里的“上國”,疆域要比如今的南淵國大一倍還多。而如今從乾德朝里分割出來的南淵國就屬于“下國”。
在南淵國的北面就是和南淵國一樣,曾屬于乾德朝,如今自立的“北武國”。
所以北武國和南淵朝之間其實是有相同的歷史脈絡和繼承根源的。
關于乾德朝的分崩離析張硯暫時沒有找到詳細的史書去了解,但大體上可以判斷為“內部權力崩塌,加上外部危機擠壓”一起造成的結果。
內部權力其復雜性張硯從書本上只能看到一些結果,無法窺看其內情,這種東西外界能買到的史書也估計記載不了。但外部的擠壓書上卻是寫得很清楚。一方面是西面妖族的攻勢,另一方面就是來自更東邊,在越水東岸的華岳上國的壓迫。
最后雖然乾德朝分崩離析成為了北武國和南淵國,可這兩國之間并沒有因為均出同源而相互友好,相反都將對方視為竊取乾德朝一半基業的賊寇。時常摩擦不斷,關系很緊張。
之所以北武國和南淵國這幾百年了還沒有爆發過真正的大戰,不是兩邊有什么底線,而是因為妖族和東面的華岳上國一起給他們的壓力實在太大了,相互間就算看不順眼甚至視對方為眼中釘肉中刺也是沒余力去大打出手的。
甚至時間長了,迫于外部的雙重壓力之下,北武國和南淵國之間還被迫展開了一些交流,不論是國事還是經濟上都有,連講武院之間的交流也有。
這就很有意思了。就像分家之后鬧矛盾的兩兄弟,關起門來互相看不順眼,可面對外面的欺壓時又不得不相互取暖。
就這一路上,張硯在各大城的集市里都有看到北武國相關的貨物,其中北武國的一種類似茶磚的特產在南淵國這邊非常緊俏,很多集市都是掛一面牌子出來,沒現貨但可以預定。張硯去問過,最離譜的是預定后最快都要等半年才有貨給你,運氣不好等個一年多也是有可能的。
回北江郡的最后一路張硯就是搭乘的從長湖郡往北江郡向口城的茶磚返空車隊。
向口是北江郡的郡守府所在地,也是北江郡最大最繁華的大城。前往北江郡的車隊一大半都會先去一趟向口,然后在分散。而張硯最后的目的地廊源就離向口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