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流血與犧牲
鹽商們其實也挺不樂意的,以前多少捐輸,可都記著賬呢,浙江衙門一直說回補,可到現在才還了多少?賬還沒還清呢,又讓我們掏錢。
鹽商們掏錢掏的扣扣索索,茶商織造商閉口不言看熱鬧,方東離坐在主位上臉皮子一抖一抖的,場面十分尷尬。方東離磨了半天嘴皮子,最后只湊了三十多萬,這些錢想要補多年來鹽場的大窟窿,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方東離很生氣,卻又無可奈何,總不能拿刀逼著商人們捐錢吧。
捐輸,其實并非商人自愿的,有點朝廷強迫的意思,朝廷有需要,作為吃朝廷飯的官商們不出把子力氣怎么行?商人們也認捐,因為捐輸和普通捐款不一樣,捐輸多少,朝廷會想辦法補回來,這叫有借有還。可惜,朝廷有朝廷的難處,捐輸還款還了很少,這也導致江南商人們再聽到“捐輸”二字后,全都大皺眉頭。
商人們絕對有錢,蘇立言在清晏樓弄到了六百多萬兩,這還是各地巨賈沒有盡全力的情況下,如果拼盡全力湊出一千萬兩都不是問題。可輪到鹽運司的時候,吭吭哧哧幾十萬兩,真的是人比人氣死人。當然,如果海運司那邊不能讓商人們看到好處,那么以后再想找商人們湊錢,那可就難辦了。
海運司的問題還未可知,但鹽運司的問題卻迫在眉睫。過了未時,方東離就找到了閩中元,“閔大人,事情不好辦啊,想來你也清楚,那些人都是些無利不起早的主,讓他們費心盡力的幫忙,那簡直比登天還難。今日湊出三十多萬兩白銀,卻是杯水車薪,這可如何是好?”
“不掏錢?這些鹽商在想什么呢?各大鹽場的問題不解決,大家的日子都不會太好過,難道他們以為沒了那些鹽腿子,依舊可以順順利利的提鹽不成?”閩中元的神色極為難看,他實在想不通,這么簡單的道理,那些鹽商們不明白么?鹽可不是憑空出現在鹽場的,說難聽點,沒有那些鹽腿子,鹽商們自己去海岸邊曬鹽?
方東離面露苦笑,他端著茶杯,手指敲了敲,“哎,閔大人,那些人一個個都不是傻子,哪會看不到這些問題呢?他們只是不覺得這次的事情有多嚴重而已。以前鹽場的人也鬧過事情,但每次都被壓了下去,商人們也都習慣了,自然覺得沒必要大驚小怪的,像往常一樣,都指揮司派兵過去,再加上一些海椒幫一旁助陣,鹽腿子們也就不敢鬧騰了。說到底,是咱們以前對鹽丁打壓的太厲害了,商人們都已經失了畏懼之心。”
閩中元不由自主抽了口冷氣,他竟然把這茬給忘了。也不怪商人們這么想,以前鹽丁們一鬧騰,沒幾天就被打壓下去,這次又有什么不同?還煞有介事的捐款,那可是二百多萬兩白銀呢,誰愿意掏這個錢?
可閩中元以及方東離等人很清楚,這次還真跟以往不同,以前浙江是布政使司、鹽運司以及都指揮使司的天下,現在呢,浙江多了一個蘇立言。整個浙江四個半封疆大吏,唯有蘇立言這個家伙不是一條心的。鹽場的幺蛾子就是蘇立言推波助瀾折騰起來的,這個時候還像以前一樣強行鎮壓,這不是正中蘇立言的下懷么?強行索要銀兩,也不是不行,但閩中元還做不出這種飲鴆止渴的蠢事。
錢到用時方恨少,一分錢難倒英雄漢。饒是閩中元再聰明,面對缺錢的局面,也是一籌莫展。蘇立言那人鬼精鬼精的,當初還不是因為缺錢愁的想上吊?
靠在椅背上琢磨了好一會兒,閩中元終究是覺得造成眼下這種局面的根本原因還是財路被斷了一條。浙江官商一體,下治萬民,上通朝堂,靠的就是資金充足。一條財路是鹽務織造和茶,另一條財路便是海貿。如果海貿這條路不被掐斷,也不用這般發愁了。
思來想去,閩中元還是覺得不能如此被動下去,“方大人,東海那邊聯系的怎么樣了?如果我們能在短期內重新打開海路,也不用擔心后邊資金不夠用的問題了。”
“已經著人聯系那邊了,不過徐文定也看準了我們的難處,要吃掉我們五成的紅利,現在還在談著呢!”
五成?閩中元嘴皮子發抖,如果不是刻意壓制心中的怒火,他現在就破口大罵了。真是夠貪心的,只是轉手倒賣一下而已,就要吃掉五成的利潤,那最后大多數好處都沒海盜們吃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