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把一疊試卷紛放到桌子上,隨手發給身邊的人看。然后又看了一眼拿在手里的A4紙:
“剛才的考試是在我們幾位科任老師,還有監控下完成的。超文同學沒有休息,把語、數、外、理、化生六門卷子一口氣做完了。
語文和英語作文只是寫了提綱,沒有詳細寫作。就是這樣,他的成績也過了去年的北清大學錄取分數線!”
此話一出,全場嘩然!
教授們相互討論著試卷上的內容,邏輯上的不合理和結果上的反復驗證,讓這群教書育人的老師完全不知所措了。
經過一小斷時間的爭論后,階梯教室再次安靜了下來。天體物理的老教授走到劉超文的身邊溫和的說道:
“超文,一天的測驗和考試應該很累了吧!”
劉超文趕緊起立,微微點頭:
“是有一點累了,但是還可以堅持!”
老教授微笑著點點頭:
“孩子,坐下吧!接下來回答問題不用起立了。測已經結束了,我們不要再去理會那些麥克斯韋方程,那些歐拉幾何,那些普朗克常數。對你測試的結果讓我們非常滿意也非常驚訝。
我們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優秀的學生。但是有一點我們不明白,我們也想問問你。你現在所掌握的這些知識,你是怎么獲得的。可以告訴我們嗎?”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這個少年。
老教授這個問題讓劉超文顯得有些不安,他的眼睛在周成和老教授之間反復的切換著。坐姿也輕微的變化了好幾次。幾次都是欲言又止。
三位教授焦急的等待著這位天才少年給予他們一個可以信服的答案。而眼前這位17歲少年的臉上卻寫滿了不安和惶恐,遲遲沒有開口。
周成這時候有些著急了,把原本已經放在唇邊的煙拿了出來,略微有些急躁:
“超文同學,你不能光個給我們結果不告訴我們過程吧,這讓我們很難理解啊....”
話剛出口,周成就后悔了。因為他忽然發現自己身后那塊碩大的黑板上,寫的不就是推導過程嗎。他有些哆嗦的點燃了香煙,狠狠的抽了一口:
“我剛才的說法不對,我意思是...額....這么說。就像制造原子彈,你告訴我們臨界質量,材料濃度,鈾球大小,爆轟能量,等等所有數據。
然后我們把原子彈造出來。但是,你總得告訴我們,你是怎么知道這些的吧....我現在有點亂,不知道我這個比喻你聽懂了沒有。”
老教授面色一沉,有幾分責備的口氣:
“測試已經結束了,老弟!你又說這些學術上的東西干啥。”
周成大口的吸著煙,語無倫次的解釋道:
“我就是打個比方,也不是要研究裂變過程。哎呀...我現在講不清楚了!”
老教授臉上閃過一絲怒氣正要說著什么,劉超文忽然開口了。
“周老師這個問題很好!我很愿意回答,也許這樣你們就能知道你們想要的答案了。”
教室里所有人都安靜了下來,雙眼盯著眼前這個高二的學生,等著他講出他們想要的答案:
“老師,當您說道U235的裂變反應。我腦海里出現的就是一個U235的原子核模型,我下意識就知道它有92個質子和143個中子。而中子和電子的以及他們的結合能在我腦海里也是模型化的或者說是實體化的。”
在解釋這些學術問題的時候,自信的光芒又回到了這個少年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