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想阻止,但已經來不及了。
我用絲綢發帶將地主老財扛米雕像迅疾拉起,手中使巧勁一拽,那尊雕像在帶子中間滴溜溜翻滾、旋轉,如同雜耍一般。
陸岑音瞠目結舌,臉色蠟白,一副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的神情。
半晌之后。
旋轉速度開始變慢,到最后逐漸停下。
地主老財扛米袋雕像在絲綢發帶中間反復動了幾下之后,呈現出一副肩部以上往上面翹,腰部以下往下面墜的傾斜角度。
陸岑音見到雕像停了下來,方才如釋重負。
我對她說道:“第一點,已經證明了。”
“有一個詞語叫頭重腳輕,這座雕像,整個米袋占了它體積的二分之一,如果它米袋是實心的,加上碩大的頭顱。在旋轉停止后,由于重量問題,肩部往上的位置,應該呈下墜角度,而不是往上翹。”
“它肩部往上翹,腰部往下墜,說明雕像下半部的重量比上半部要重,這與它外形體積狀況完全不符。只有米袋為空心的,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這種鑒定手法。
剛才陸岑音講了一個比較好聽的詞,叫拉天繩。
主要用來鑒定一些古金銀銅幣。
古代鑄幣技術沒有現代高明,在鑄造的時候,古錢幣里面往往會產生不均勻氣泡,通過棉線吊起來錢幣在手中旋轉,錢幣停下來之后,會因里面不均勻氣泡而產生角度傾斜。
而現代的贗品,大部分里面都是實心的,旋轉停下來之后,因為質量均勻,會在繩子中間顯得不偏不倚。
講白了就是中學物理的重力原理。
當然,絕大部分鑒師知道這手法,卻不會用。
難點主要在于寶物在迅疾旋轉停穩之后,手不穩、心不動,保持無比微妙的拉繩力度,不對繩子中間的寶物產生任何作用力,讓其在自然狀態之下呈現出傾斜幅度。
拉天繩手法堅決不能用于易碎寶物上。
一旦掉下,將會是難以承受損失。
齊楠號稱木中瓷,摔下必然四碎而裂。
這也是陸岑音剛才見我拉天繩大驚失色的原因。
地主老財扛米袋可是陸家珍稀重寶。
我像雜耍一樣玩,她沒嚇暈過去,心理素質已經相當過硬。
陸岑音長舒了一口氣:“下次你在動手前能不能說明一下?!”
我尋思如果提前說,你肯定會不同意。
拉天繩講究一氣呵成。
反復糾結來去。
必然影響心態、手法,根本鑒定不出來。
我說道:“行,我現在要驗證一下是否為菌裂封蠟,你去拿幾支棉簽上來。”
陸岑音聞言,疑惑不已:“你又要干嘛?”
我回道:“拿上來我再向你解釋。”
眼瞅著陸岑音出了門。
我迅疾拿出了打火機,往那枚豆粒的表皮上點。
沒想到,這丫頭極為聰明,玩了一招陰的,竟突然折返回來了。
她見到我用打火機燒,嚇得不行:“蘇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