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高考,成績最優異的學生自然而然會引起學校和教育部門、社會各方面的關注。
雖然上世紀九十年代末,還未出現幾年后網絡新聞傳媒那般迅速的傳播和渲染,但地方對于這類學生,也會進行相應的報到,尤其是,像溫朔這種考出了極高分數的學生。
目前已經確定,溫朔在全省文科高考生的成績中名列第二,以一分之差屈居榜眼。
但,這也足以令臨關市、東Y縣的相關部門驕傲了。
當相關部門的領導從一中校領導的口中,得知了溫朔貧寒的家境、極其感人的生活經歷、良好的品德等等情況后,便愈發關注這名本市高考狀元,省高考榜眼了。
新聞媒體得知這一極具新聞價值的線索,也高度關注,就有了今日臨關市電視臺采訪組趕赴到溫朔家采訪的一幕。而在這之前,采訪組已經去過學校,對校領導和溫朔的班主任,以及幾位教師,進行了簡單卻深入的采訪了解。
對溫朔和其母李琴采訪過后,采訪組又不斷深挖,圍繞著生活在這對母子身邊的人進行了詳細的采訪,爭取盡可能完善地還原本市高考狀元的真實生活狀況。
俗話說“花花轎子眾人抬”,雪中送炭的事情很少有人能做到,但錦上添花,何樂而不為之?
溫朔考出了這么好的成績,一中的校領導,教導過溫朔的老師,他的同學,還有住在一起的街坊鄰居,一中和清河路派出所附近的商鋪老板,廢品收購站的老板……幾乎所有人,都忘了溫朔這家伙平時狡詐貪婪吝嗇言行粗魯等等諸多缺陷,反而一個勁兒地夸贊溫朔的各種優點,哪怕是明擺著的缺點,比如吝嗇貪婪,會說成節約儉省、為家庭生活,為了學習一分錢掰成兩半花;言行粗魯,則會被視作性格淳樸直爽,從不藏著掖著,沒有任何心機。
于是在高考填報志愿前,關于溫朔的新聞,出現在了臨關日報、臨關市電視臺的新聞欄目中,電視臺更專門制作了兩期臨關市高考文科狀元溫朔的專訪節目,新聞和節目中,詳細地講述了一個自幼喪父,母親在農貿市場做清潔工,月收入只有三百余元的學生,是如何從小學開始,勤工儉學,收廢品、撿破爛,賺取自己的學雜費,還補貼家用,幫助母親償還家庭債務。而且這些年,他雖然風雨無阻地掙錢養家,卻從未耽誤過學業。勤勞好學的溫朔,在生活中還是一個心性善良經常做好人好事的好學生,更是一個俠肝義膽,好打抱不平,正義感十足的英雄,直接或間接受到過他幫助的學生不計其數,一些曾經欺負學生的社會混混,也被他的正義感折服,紛紛回頭是岸……
接受采訪的人員,除了溫朔的街坊鄰居、同學、朋友、老師、校領導、商鋪老板和幾個混混之外,出乎溫朔所料,在后期出現的新聞中,竟然還有劉家營村村長劉茂和。
因為這世上,總有些人見不得別人好,不管認識不認識,只要看到別人得了好處就會心里難受,恨不能把人弄死,如此自己才能感到平衡。這種人知道了一點兒所謂的內幕消息,便向記者揭露:其實溫朔家的條件沒那么差,在劉家營村還有一處占地面積老大的宅基地,而且溫朔的戶口,也在高考前遷入了劉家營村。
然后,就有記者調查采訪劉茂和是否確有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