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孩子不是小姑子親生的,小姑子當然就不可能多照顧那個孩子。
不是陸母小瞧陸姑媽,而是她早就知道小姑子是什么樣的脾氣。要是妹夫沒有給大兒子準備那些東西,小姑子也不會準備,頂多就是讓那個孩子穿她的孩子的舊衣服。
“那個女人的孩子要當爸爸的關心,我的孩子就不需要爸爸關心嗎”陸姑媽道,“孩子不敢說,我替他們說。”
陸母就是靜靜地聽著,聽一聽,這一件事情很快就過去。
陸姑媽和她丈夫之間就是這樣吵吵鬧鬧,等大兒子到了可以結婚的歲數,陸姑媽也沒有管。還是陸姑丈讓人幫著給大兒子介紹對象,而陸姑媽就認為大兒子的對象真好,還是一個大學生,自己的兒子的對象就差多了。
哪怕兒媳婦也有工作,可兒媳婦不是大學生,就是商店的銷售員。
這讓陸姑媽感覺到了巨大的落差,為了這一件事情,她沒少說丈夫的。丈夫總說大兒子比較優秀,說那個女子看上的大兒子,他們是兩情相悅,說二兒子終究還是差點。
“還不是因為你總是寵著他。”陸姑丈道,“我讓他待在部隊,你說部隊太辛苦,讓他去做別的。他皺一下眉頭,你就要想他是不是受傷了。”
陸姑丈認為大兒子比較能吃苦,大兒子混得少,也不只是有自己當靠山。他早年打仗的時候受了不少傷,早就退下來了,也沒有太大的能耐。
“慈母多敗兒。”陸姑丈道。
“你就對你的大兒子好,要
是我不為我們的兒子考慮一下,他們怎么辦”陸姑媽道,“你給你的大兒子鋪平道路,我的兒子呢,他們”
“哪里有鋪平道路”陸姑丈音量提高,“那是他幾次受傷,有一次還差點死了,這才能升職。你以為我是誰,我哪里來的那么大的力量”
陸姑丈送大兒子去參軍,也是想著大兒子能走出一條適合他自己的道路。就算大兒子以后轉業,那也沒有什么,至少心性得到了鍛煉,能更加沉熟穩重。
可以說他的大兒子吃了更多苦,他的其他兒女過得就比較舒心,他們沒有過得這么苦過。
陸姑丈也不想大兒子吃這么多苦,可是他的妻子容不下大兒子。大兒子就得必須自己混出來,那樣才可以,大兒子無法一直靠著別人。
“你呢,你舍不得親生兒子吃苦,怪誰呢”陸姑丈道,“要是你愿意讓你親生兒子吃苦,那你的親生兒子也能混得好一點。”
“”陸姑媽確實舍不得自己的親生兒子吃苦,就是想讓自己的兒女過得幸福一點。
即便如此,陸姑媽還是認為陸姑丈就想著大兒子。
后來,陸姑丈的大兒子來家里的次數更少了,特別是大兒子成家立業之后。大兒子過年的時候過來,陸姑媽也不開心。
陸姑媽就是想自己的兒女和丈夫一起過節,大兒子就沒有必要過來,大兒媳婦也沒有必要過來。
在陸姑媽的親生兒子結婚之后,她的兒媳婦對她也不怎么樣。她認為就是丈夫不夠敬重她,還有大兒子他們也不搭理她,這才導致她在這個家里沒有什么地位。
正因為如此,陸姑媽就越要說。
陸姑媽認為要是自己不多說幾句,這些人根本就不知道她還在這個家里。
當陸母、陸父他們去了福省之后,陸姑媽的心情很不好,兄嫂沒有跟她說一聲就直接去福省。她又不可能攔著他們不讓他們去,他們為什么要瞞著她呢。
在她的兄嫂走了后,陸姑媽就不能去他們的面前訴說自己內心的苦悶。
陸姑媽跟丈夫吵架的次數越來越多,有一次,兩個人大吵之后,她的丈夫當夜就死了。她得知自己的丈夫死了的消息,整個人就呆住了,她從來沒有想過丈夫這么快就離開她。
丈夫沒了,陸姑媽想著還得收拾丈夫的那些東西,當她去收拾東西之后,她就發現丈夫根本就沒有留下什么值錢的東西,也沒有留下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