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
很多人看向此次跟來的藩王這些人有些臉上還帶著幾分幸災樂禍,被人看的時候還沒來得及收起來。四爺朝那邊瞟了一眼,他們一個個的收起了表情,默默的低下來頭。
很多人都猜測,此事跟這些藩王有關。
一位老大人站出來,跪下,“皇上,臣早就說過,撤藩之事,皇上操之過急了您瞧瞧,有人領兵奔著京城來了京城外的百姓,這么被炮火荼毒,這得枉死多少人呀”
這位的話音才落,馬上就站出來一個“正是這個話藩地之事,太祖之時早有定論皇上非不尊祖宗之法,一意孤行,惹出這般禍事,該當如何皇上,放藩王歸藩,此事放過,方可得人心呀”
意思是,錢啊糧啊,拿了就拿了,這是到此為止放藩王回去,一切歸原位這便一切禍事全消。
“正是藩王里不見福王,此事跟福王只怕關系甚大皇上,請您三思福王若在宮里,皇后還在宮里皇上,不可再一意孤行呀”
四爺輕笑了一聲,“這么說,你這是懷疑,福王謀反”
正是
四爺一擺手,王成喊了一聲“帶出來吧”
眾人不解何意,都看了過去。
就見福王和王安被押了出來,四爺擺擺手,“撒了手吧不壓著他們,他們還能跑了呀”
被松綁了,嘴里塞著的布巾也被取走了。
一取走,福王就跪下了,“皇上,臣沒造反臣沒敢造反呀”
四爺不由的都笑了,他一鐵鍬一鐵鍬的翻著地,就道“叔王起來吧,你啊讓朕真不知道說你什么好了你要早點造反,事真就成了皇爺到最后都對你抱有期待,盼著你能造反大明太需要一個剛硬的皇帝了先帝愛重你,不是你哪里討人喜歡,只是你比起先帝,少了一份懦弱,多了一份跋扈。在人沒有希望的時候,你給了一個帝王希望。他給你錢,給你糧,給你你想要的一切,他希望你站出來,做那個想了就敢干的人。可惜,你叫皇爺失望了太監造反,你竟然也信這能給你機會能被人三言兩語就給哄騙了,這樣的人做帝王,大明還看得見明天嗎叔王,起來吧你跟鄭貴妃在宮里說的每句話朕都知道你呀,朕從來就沒放在眼里過。這些藩王,一個比一個,并沒有誰比誰高明到哪里去所以,你們,從來就不是朕的敵人。朕從來也不把你們當敵人”
福王這次聽懂這個話了,自家這個侄兒想說的是你們不配
他不敢怒也不敢言,只不停的磕頭,好半晌才道“皇上臣知道錯了臣從今往后就躲在王府里,哪里也不去”
四爺嘆氣,“你無造反之能,卻有不臣之心,說起來,殺你也不為過然,皇爺最終還是疼惜你的看在這個份上,降你為郡王,終身圈禁,你可有不服”
臣臣沒有不服
“之前你所求的,想母子團聚之事,朕答應過你,那便得履行諾言。回頭,將鄭貴妃送去你的王府,叫你們母子團聚,不至于骨肉分離,放心吧,朕說的,總是會做到的。”
別管說的再動聽,不還是把鄭貴妃從宮里踢出來,而后直接也給圈禁了嗎
福王的心卻落到實在處了,“臣服氣臣叩謝皇恩。”
其他藩王看了福王一眼,然后緩緩的閉上眼睛,就這點膽子,能成什么事
四爺看了王成一眼,王成一擺手,陳法則叫人將福王帶下去了。
目送福王離開,四爺才看向那些藩王,“你們呢跟福王一樣,不臣之心,最近常冒出來吧但是呢,你們有其心,而無其行,朕就不降你們的爵位。不過,大明律在那里擺著呢,王子犯法與民同罪。你們各自在封地都做過什么,各自心里都清楚。去你們藩地的官員快回來了,怎么治罪,到時候刑部來定。本來呢,朕也想把你們留在宮里,繼續禁閉。但后來想想,親耕之禮,國之大典。朕削藩,但不意味朕不優待宗室。原本是好意可誰知道,外面這點動靜一起,朝中就有大臣將矛頭對準你們認為有不臣之心的,是你們可見,藩王之心之性如何,已然是天下人盡知。所以各位,詔獄里呆著吧若是認罪情況好,爵位由其子繼承。若是認罪情況不好,那對不住了,貶為庶人罰沒家產,別怪朕不念最后這點情分。”
這他娘的完全是不講道理你這就是分明想收拾我們找不到機會,擱在這里生拉硬拽的也要給自己按上罪名吧
沒有再給他們辯解的機會,呼啦啦的人上手,直接給押下去了。
蜀王喊道“老祖宗有家訓的,自家人不沾自家人的血你要殺我們,老祖宗都不會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