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有貴客,今兒的大朝,桐桐肯定要去的。很少大妝的她,早早起來就大妝了起來。今兒這個大朝,時間拖的有點久。大明是習慣早朝,天不亮就起來上朝的,但是不能要求客人起那么早,等天亮了,人家才入城,然后直奔皇宮。
所以,這大朝的時間就久了一點。
四爺先說黃河,去年哪里潰堤了,前面哪里改道了,叫人探查過了,以如今這個改道,水流的方向和沖擊,哪一段最容易出問題。
四爺點出幾個地方來,“這都是算過的,不要大意內閣下折子督促提醒,工部派人下去。時刻盯著水位和堤壩若發現有風險,果斷的先撤離百姓。只要人員不受損,其他的都是次要的不要擔心判斷失誤,叫那么多人白折騰人命比天大,一絲風險咱們都不能冒”
說了正事,朝堂之上也不安穩。
這個御史又參奏,說是一姓王的御前行走,于孝道上有虧為啥這么說呢他就說了,這個人過繼給伯父,如今當官了,養伯父伯母,但也不能不管親生父母云云。他親眼所見,此人將親生父母以及親的兄弟姐妹趕出家門云云。這樣孝道有虧的人,怎么能在皇上身邊皇上,您是要被這些佞臣帶偏的。
這還是說四爺在孝道上有虧的意思。
這邊參奏了姓王的,緊跟著又有人參余橫水。說余橫水以權謀私,將他的族侄安排到禁衛軍里,一安排就是三人云云。
林雨桐坐在上面,覺得此人其實在內涵自己。是說自己當了皇后,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林家的人,林家的親眷朋友,林家的姻親,包括李贄的學生等等,都開始嶄露頭角了。
這是有那么一小撮人,從小處著手,開始試探自己和四爺的態度了。
說真的,這兩位御史,以現在的道德標準去評判的話,真能成為圣人。孝子、娶一位夫人,不納妾。住著朝廷給的屋子,領著朝廷給的俸祿。女兒嫁人沒什么像樣的嫁妝,兒子念書了,都有秀才功名,其實以現在的情況,去考書院,或是在一些地方找個差事先干著都行,朝廷給俸祿嘛。確實因為缺人,只要能力尚可,在一些事務性的事上,很樂意用這些人的。
當爹的當官,兒子也不是沒學歷沒能力,你叫他去又能怎么的呢
人家不人家就叫兒子在安守本分,然后去開荒種地補貼家用。
做官,一文也不貪污。便是衙門供應飯食,偶爾有人覺得多拿點,晚上墊吧一下,他都要參奏的,覺得這就是一種貪
道德潔癖一樣
像是姓王的御前行走,他母親生他的時候難產,就覺得他不吉利,要把他溺死。是他伯母不忍,說是一條命,給我們家吧于是,就給抱去了他父母以把兒子給了大哥家為由,分家的時候要占長子那一份,這王家的長子也答應了農戶人家,人家有親兒子,可一家子見他有念書的天分,一門心思的供他念書。每次考試前,都得拿錢給親生父母,人家上門訛錢,說不給錢就去衙門告他不孝順。這種的關系,就吸血鬼似得,要真管了,糊涂成這樣,四爺能把人挑在身邊嗎
還有余橫水這個事他爹早沒了,他母親是寡婦養他大族里是幫過他的他把合乎條件的子侄安排進來,說一句舉賢不避親,也能說的過去對吧要是拿道德的尺子卡人,誰也不成呀
可朝堂就是有這樣的大臣,以高道德標準自律,也用以衡量別人。
咋辦
誰對了誰錯了
坐在上面,有時候難就難在。這個人真的不是壞人,也不是壞官,但你就是無法用他
林雨桐就想起曾經看過的一本書,叫老殘游記。這里面有一些故事,是說清官之害的清官道德無瑕疵,所以,總能從別人的道德里找到瑕疵。一旦有瑕疵,他下手又狠又穩,把人關在窄籠里,頭卡著,腳尖站著,說是罰站,可站累了,稍微一調整,人就吊起來了,然后就那么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