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招婿,那嫁個知青呢”
“知青都多多少少有點文化,干活雖然不如村里人,但養活自己不成問題。”
“而且,知青離家里遠,小妹要是嫁了知青,咱們可以讓人住家里,這和招婿也沒差了。”
齊婭眼睫一顫,手指微微動了動。文興遠說的,實際是她一直想提但是沒敢直接提的建議,因為她知道,文家人一直反對家里人娶知青和嫁知青。
公爹文建山早年當兵,見識本身廣一些,在他看,知青早晚要回城,和他們是兩個圈子的人。
這幾年,下鄉的知青越來越多,知青點都住滿了人。村里許多年輕姑娘小伙好奇,總會有意無意的逛過去,和他們找話聊上一會兒,只有文家人,從沒去過。
有知青看中文興遠在鎮上有工作,又長得一表人才,剛露出一點要追求的苗頭,文家人便委婉的放了要給文興遠相看個老實姑娘的話出來,那段時間,本來周末能回來一次的文興遠更是見不到半個人影。
她能和文興遠在一起,算是文家人無法預料的意外。饒是如此,她也在公爹婆婆面前做了關于回城一類事的保證。
文興遠這個兒子尚且如此,對于家里人人心上肉尖子的小妹,文家人只會更在意,也很難同意。
果然,齊婭思緒剛閃過,便聽文興民沉寒的聲音響起
“知青回城怎么辦”
文興民看向文興遠,眼里泛著冷,“你要小妹將來被人拋棄,當個棄婦,受人指點”
文興遠對上文興民寒厲的目光,一窒,旋即,他錯開眼,也冷硬道“那二哥你說怎么辦”
“我知道你什么打算,養小妹一輩子當然沒問題,我也沒二話,可你有沒有想過,小妹愿意不嫁人孤單一輩子嗎”
文興民和文興遠兄弟兩人自小關系好,小妹那件事后,兩人心里壓了一份同樣的罪孽,關系更比尋常兄弟多了重連接,這是頭一回,兄弟兩人有了分歧爭執。
邊上田芳和齊婭著急的面面相覷,不敢開口,怕火上澆油,老大文興國擔心兩個弟弟吵起來惹爸媽更煩心,站出來勸道
“咱都是為了小妹,都別爭。”
文興國說著,又看向坐在上桌一直沒說話的二老“爸媽還沒說話呢。”
“選個回不了城的就行。”
文建山在這時開口道“老二的顧慮對,老三說的也沒錯,你們小妹不可能不嫁人,村里比莉丫頭條件差得多,相貌也不如她的姑娘都能尋摸著嫁一個,莉丫頭樣樣不差,沒得要她孤獨終老的道理。”
“我們不清楚以后什么樣,但知青下來已經有不少年頭,最近兩年下來的,多是家里沒法子把人弄回去的,有些在城里過的還不如鄉下,仔細尋摸,總能找著一個對回城沒那么執著的。”
文建山說道這里,看了眼齊婭,對她肯定道“老三媳婦也是知青,就很好。”
“你們爸說得對。”
蘇桂蘭見老頭子發話了,知道他是贊同這事,想了想,這確實是個能行的法子,主要是這樣閨女還能待在身邊,她還能照看著。
不過,保險起見,這事沒定下來之前,還得兩手準備,于是,她又看向幾個媳婦說道
“這事就這么著。”
“知青點那邊,三媳婦熟,就勞你去打聽打聽,看看有沒有合適的,不過我們也不能光指著這么一塊兒,外面的也再看看,秀兒芳兒你們等會兒再去趟王媒婆和張媒婆那兒,這次呢,把咱們招婿的想法也和她說說。”
“我等會兒還得去趟你們姥姥家,問問我媽那兒的情況,沒空過去。”
院子東邊的屋子里。
文莉躺在被太陽照曬得滾燙的棕紅竹篾席上,細白的手輕搭在額上,半點不想動彈。
堂屋離這里遠,聽不到什么聲音,但文莉這十幾天來,整理了原身的記憶,再加上和文家人的點滴相處,已經對文家人有一定了解。
她不去聽,也大概能猜到他們在說些什么。
她媽估計是將早上那對母子又給吐槽罵了一遍。
她爸沉默寡言,一如既往的皺著眉頭先聽大家說,需要發言的時候才會說兩句。
大哥大嫂老實,他們擔心焦急卻不知如何是好,二哥發表兩句意見后,開始瞎琢磨要去哪弄錢養妹妹的法兒,三哥嘛,多半要心煩的抽半包煙了。
再之后,她媽會再次振奮精神,動員全家人,想盡辦法去張羅一切能找的人幫忙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