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圓抿抿嘴,抱著周瀾的脖子“我們是一伙的,爹是我們這邊的對吧。”
周瀾那邊還把閨女摟過來“咱們是一伙的。放心,爹永遠站在你們這邊。”
人家爺仨戰線倒是統一,不過就是感覺沒什么實力,說話還沒有人家姜常喜這邊一個人有力度呢。
姜常喜嗤笑一聲,心說,你們三個好吧,我一點不嫉妒“放心,我會讓你們站在一邊的。以后你們三個犯錯,那都是連帶著一塊罰。”
姜姜摟著周瀾的脖子“我會保護爹的。你不可以這樣。”周瀾補充一句“這叫株連。”
換來姜常喜無情的冷哼。
從這晚上開始,孩子們說話就利索了。尤其是同姜常喜掰扯搭理,反省的時候,條例最清晰。
周大人感嘆,孩子們身上的神奇變化。為此人家周大人特意寫了一本吾家有兒開篇
人家周大人說了,這是一篇曠日持久的著作,他會每隔一段時間,就寫一些,留給子孫的,不外傳的。
姜常喜瞧了兩頁類似日記的玩意,不過人家記錄的都是兒女成長過程中的零碎小事。
當然了大事就是,媳婦拍一半的巴掌把兒子拍開竅的事情,上面還寫了絕密二字。難怪不外傳呢。
傳出去人家也不信。難道養著巴掌,等著孩子開竅嗎,或者尋找傳說中的氣感。
兩個孩子變化大,不敢由著性子作妖了,因為懂事了,就意味著,罰的比以前狠了。
懵懂犯錯,同知錯犯錯那是兩個概念。
先生考校了孩子們的慧根,說真的同常樂舅舅不太能比的,圓圓頂多就是聰明點,同他爹差不多。
孩子從小接觸這些學識,學起來,自然要比其他的孩子容易。
姜姜嗎,也聰明,讀書有天分,不過好動,更加喜歡耍棍子。同姜常喜講道理的時候,頭頭是道的。
周瀾很知足的,小舅子是不可復制的。以后也不會太為難圓圓,這樣挺好。至少一直這樣安慰他自己的。
不過人家先生肯定了帶孩子早教的重要性,覺得圓圓姜姜已經是難能可貴了,少有這樣聰慧的孩子。
你看成天同小舅舅一塊讀書還是有用的,別看沒聽懂,可能記住一部分,那已經是多少人家夢寐以求的聰慧了。
周瀾偶爾還要詢問姜常喜“你到底是怎么教導常樂的,怎么做到入耳不忘的”這已經要成為周大人心中不解之謎了。
就差說,為何咱們圓圓沒有這本事了。沒懷疑姜常喜藏私,那真是大幸。
姜常喜瞧著周大人犯傻,也是無奈,這玩意那是天生的好不好“你該去詢問我爹娘,他們生孩子的本事。”
周大人當真是動心了,不愧是自家夫人,說話一陣見血,這是個問題“不然咱們試試。”
姜常喜茫然,周大人說的什么,她好像沒能正確銜接“試什么”
rg
rg。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