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樂帶著兩個小的走出去的時候都覺得驕傲,特別喜歡大伙稱呼他郡守大人的內弟。
人家同先生說了,聰明,讀書好都不算什么,要做我姐夫這樣最實在的事情,讓人待見,那才是本事呢。
先生看著小弟子,頗為糟心,你自己就領會了,我這個先生還教什么郡守大人內弟,那是裙帶關系,有什么好顯擺的嗎
對著小弟子滿臉的嫌棄“邊去,別耽誤先生教我徒孫。”那還是我的大弟子呢,我顯擺了嗎,我驕傲了嗎
常樂“若是沒有記錯的話,先生,您很久沒有檢查弟子的課業了。”
先生怨懟自家小弟子“你還記得你的課業,我還以為你要改行了呢。”
常樂笑容有點虛“雖然外面頗為熱情,不過弟子還是喜歡讀書的。弟子更愿意把學到的本事,用于讓身邊的人,過的更好。就同我姐夫那樣。”
雖然志氣小了些,不過弟子會越來越有擔當的,這點不著急,就像沒有到邊郡以前,無論如何先生也沒有想到,便宜的大弟子能做的這般出色,讓他這個先生都驕傲。
當然了小弟子這個,句句不離姐夫的毛病也得改改。聽著忒鬧心。
他寫信邀來的那些老友,看到他弟子如此出息,都嫉妒了,這弟子,真的是人見人夸。
盡管詩詞一道,一直不是很出色。可能短短時間在邊郡立足,有如此建樹,那也足夠彌補才華上的缺陷。
何況人家這個弟子,出身翰林院,才華能差了嗎
更何況,對于先生來說,人家還有小弟子能夠彌補文采的不足。
人家先生有時候都在自得其樂,你看自家三個弟子,各有出息,作為先生,那真是沒什么不知足的,當然了女弟子要是少點奇奇怪怪就好了。
就這樣,不驕傲,不顯擺弟子的先生,三不五時的就邀好友聚一聚。
說真的,最近好友們都有點不太給面子,不愿意來了。人家真的看出來文齋先生這隱而不宣的得意了。
姜常喜都勸先生,知道您為弟子們驕傲,悠著點吧,會沒朋友的。
先生那是有一張大儒的嘴,愣是不承認自己驕傲了,顯擺了。女弟子好大的臉,還弟子們,就沒有們
姜常喜心說,嘴硬有什么用,都沒朋友了,您自己就沒有這個認識嗎
周瀾同常樂態在先生面前就是笑,人家還奉承弟子,以后弟子會讓先生更驕傲的。
總是換來先生怒目相視,他沒有驕傲。這話怎么就沒人信呢。
等到田里的小苗都青青出頭的時候,姜三老爺攜帶夫人終于到了邊郡。
常喜,常樂高興的對著爹娘搖手,許久不見,他們惦記爹娘了。
姜三老爺同夫人放馬過來神情激動,老遠的下馬撲過來,一人抱著一個孩子。眼里就在沒別人了。
圓圓同姜姜如今記得外祖父外祖母了,更知道外祖父外祖母再府上的地位,一個個的抱著外祖父,外祖母,膩歪的讓人不忍直視。
不知道的以為,這兩個孩子不在外祖母身邊,成日以淚洗面呢。
姜常喜心說,這倆孩子什么時候學的這么一個功夫。
姜常喜同常樂揚了那么久的胳膊,合著人家根本就沒看到,姜常喜替自家常樂委屈“娘,爹,您們二位可真是,我同常樂就這么沒有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