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著先生孤獨的身影,感覺背影都是凄涼的,再想想人家大貴的灑脫。常樂心里老不是滋味了。
可惜姐夫不在這里,他沒法開導先生,先生不認為能同他有情感共鳴。沒看到嗎,都沒有同他這個小弟子多說什么。
人家常樂老操心了。自己大半夜的還替先生嘆氣呢。
常樂甚至在想,這事自己若是尋找舅舅來開導先生的話,估計先生能繞過手心,直接打他屁股的。
所以也就想想而已,這事還得捂在自己人范圍之內。你說當弟子的也不容易。
姜常喜那邊聽聞常樂回了京城,就開始勸姜三夫人同姜三老爺回京城,常樂身邊不能沒有人的。
相比于自己的安慰,姜常喜更加擔心常樂的。那真是放在心尖上的人。
姜三夫人有自己的堅持「若是往日就罷了,可你們在邊郡,要比常樂危險的多,娘同你爹不會這時候走的。常樂定然也是明白的。」
姜常喜不贊同「能有什么危險,常樂那邊不能離開人。」
周瀾「爹娘,你們也回京城吧,我們這里能照顧好自己,您相信小婿,能照顧好常喜同兩個孩子。」
姜三夫人「你舅舅他們都去京城了,你們都忙,我們走了,誰看著圓圓同姜姜,莫要再說了。我們不會走的。」
還真就說不清楚了。說起來,兩個孩子,就沒有離開過自家人的視線。
周瀾「讓爹娘為我們的事情操心了。」姜三老爺就說姑爺太見外了。
而且人家姜三夫人,說是坐鎮郡守府也不是假的。
在京城姜三夫人的名頭不好使,在邊郡,齊家女郎的名頭,還真就很有面子的。
齊舅舅帶著人去京城了,剩下齊家的旁系在邊郡,可沒有人家姜三夫人這個,齊府姑太太名頭好用。
人家姜三夫人就是用這個,給閨女姑爺保駕護航的。
人家姜三老爺甚至說了,先生陪著常樂走了,他剛好給外孫,外孫女當先生。
邊郡這塊能請來大先生,可大先生們真的不教導頑童的,除非親外祖父。你看人家姜三老爺給自己安排了職業。
這不是人家姜三老爺上崗了,姜三夫人做專屬的陪練。
然后姜常喜就發現,徹底拿這兩個小的沒辦法了,親外祖父外祖母教導,那真是想要怎么地就怎么地。
人家上課都跑到外面去上的,家里根本就抓不到這四口人。原來是管著兩個就夠了,現在不是,爹媽讓孩子拐走了。她們要管著四個。
周大人都發現最近被孩子們冷落了許多,圓圓也好,姜姜也好,成天繞著外祖父外祖母轉悠。
一直到姜三老爺姜三夫人帶著兩個孩子跑出去夜不歸宿的時候,姜常喜那是真的惱了。
再也不能如此縱容這四個人了。
同周瀾認真的探討這個問題「我不覺得爹娘這樣灑脫有什么不好,真的,可我不覺得讓兩個孩子學了這份灑脫有什么好。我不想少年時期等著去大江南北溜達的父母回家之后,晚年還要去大江南北的追著孩子們回家。」
這話周大人需要消化一下,畢竟太繞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