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營的生活枯燥而艱苦,因為并不是一年到頭都有戰事,朝廷也不可能一直養著他們,所以日常生活除了訓練,監控草原那邊,就是開墾田地。
只有在戰事起的時候,朝廷那邊才會給足夠的糧草,平時的話基本上都是自給自足。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朝廷會糧草,可朝廷的那點糧草根本不夠將士吃的,而每年基本到了秋冬季節,匈奴才會南下打谷草,其他時候并沒有什么事情,沖突也少,朝廷負擔不起那么重的物資消耗。
當初武昌侯還在的時候,就帶領著邊關將士開墾田地,即使這地方寒冷,作物長勢不好,好歹也有些收成,他死后,顧將軍和四皇子謝平暄也沒有改變這些知府,將士們一直有肯墾田種地。
不但他們這邊如此,大景其他幾方鎮守邊關的大軍基本上都是這樣敢的,只不過陵安城這邊因為環境問題,情況最差而已。
聞人奚很快就適應了軍營里的生活,顧將軍一開始還有些擔心,后來發現聞人奚適應的非常好后才放下心來。
其實聞人奚的反應比顧將軍一開始以為的還要好。
之前雖然在顧家的時候,聞人奚也一直在訓練,但那時候和兵營不一樣,在顧家的時候,顧夫人擔心她吃不好,除了訓練外,吃的喝的用的幾乎都是顧家最好的,不用擔心這些外在生活環境,可是在都是漢子的兵營就不一樣了。
將聞人奚帶進去的第一個晚上,顧將軍其實就有些后悔了。
就算郡主想要參軍,他也不該同意她從小兵開始,條件太苦了,然而這時候說什么也晚了,只能自己多照看一下。
整個新兵營其實并不都是新兵,還有很多今年開春以后進來的,已經訓練了大半年了,只是沒有正式上過戰場,幾次小沖突也跟著出去見識過,比聞人奚他們這一批過來的要熟練一些。
現在已經入秋了,再過一段時間,戰事勢必要頻繁起來,到那時候,他們幾乎都會上戰場,正是因為時間緊迫,負責管他們這些人的十夫長對他們的訓練才尤為嚴苛。
其他人有經驗,這新來的可都是純正的新人,如果不趁著現在趕緊訓練,那估計匈奴南下到陵安城,這些小子都會死。
其中十夫長對聞人奚又最為關注。
論個頭,聞人奚的個子比其他人要小了不少,年紀看上去也要小一點,算是這一批中最小的,而且一看就是家境不錯的小少爺,十夫長伍大倉也搞不懂顧將軍為什么會把自家侄兒扔來這邊,而不是帶在身邊,他最擔心聞人奚受不了訓練,吃不了苦頭,都已經做好了準備,結果這小伙子居然意外地努力。
甚至可以說,是這十幾人中表現得最好的。
不愧是顧將軍的侄兒。
其實聞人奚不肯留在顧將軍身邊,而是執意從新兵營開始,也是為了掩人耳目。
她得防止有人找到顧將軍這邊。
京城的懷安郡主失蹤,下落不明,邊關的顧將軍就多了一個帶在身邊,年紀不大的侄兒,即使沒有多少人能想到她的身份,聞人奚也要做好了防范。
就算懷安郡主來了邊關,找到武昌侯舊部顧將軍,知道她身份的顧將軍也不可能會將她放到新兵營去。
在新兵營待了半個月后,聞人奚被顧將軍派來的人叫了過去,她今天的訓練已經提前完成了,伍大倉并沒有說什么,直接就將人放走了,自己繼續呵斥剩下來的小兵。
他們這些人,其他地方的都是立過功的就能升職,只有新兵營這邊,十夫長,百夫長,放到其他地方去全部都要厲害一截,經驗非常豐富,因為他們要負責新人,必須有足夠的經驗來教導給新兵,這樣才能最大地保證上了戰場后這些新兵能保住自己的命。
聞人奚是最不用伍大倉操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