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其中有感謝謝長春對他的教導之恩,更多的卻是感激謝長春對聞人奚的教導。
聞人旭很清楚,聞人奚這些年走南闖北,也遇到不少事情,如果不是謝長春"傳授"的功夫在,她不知道會有多少危險,每每都能逢兇化吉解決問題,她的鞭法要占很大的功勞。
不說別的,就說當初救了范云安的那一次,如果聞人奚自己不會武功,沒有解決那些殺手,當時商隊可能就徹底折進去了。
找不到謝長春,那么感謝謝長春的“弟弟”也是一樣的。
成功糊弄了過去,聞人奚和謝長春都松了口氣,謝長春心中更是喜滋滋的,因為這么一來,雖然改了個名字,身份也變了,可他這身份過了明路啊
以后南海謝長春不會再出現,他謝遇春是聞人奚名正言順的師叔,還怕什么看著這位的性子,也不會在這點小事上計較,而對她來說的小事,卻能給謝長春無數便利。
至于說被迫改名什么的他是個騙子啊,一個騙子,經常給自己改名換身份,這壓根不算個事兒。
突然就不后悔當初撞到她手中了呢。
否則的話,他現在大概還在到處行騙,現在有了這過了明路的身份,日后對他的孫兒也有好處,不求他大富大貴,好歹在親王妃的庇護下能過得不錯。
畢竟算是瑞王妃唯一的師弟嘛。
聞人奚瞥了謝長春一眼,收回了目光。
確實不是什么大事,而且這一次謝長春也是立了功的,否則的話,等到范云定知道西北的事情,還不知道要到什么時候,那情況每拖延一天,就不知道會有多少百姓慘死。
范云安給范云定上了一本折子,提醒了他草原同樣大旱的事情,隨后就將這件事放下了。
他如今在江南,管著江南的事情,北方那邊也鞭長莫及,他七哥自己就會解決,用不著他費心思,再說了,行軍打仗什么的他也不懂,還是交給朝中的大臣們吧。
這一年情況確實像聞人奚預料的那樣。
草原上干旱,牧草大面積死亡,連帶著牛羊也死了不少,安穩了數年的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劫掠,不過卻被早有準備的邊關武將抵抗住了,雖然也有損失,不過卻不嚴重,沒有被他們攻下城池。
盡管不甘,但最終北方只能放棄,隨后向北方移動了一番,那里寒冷,牧草不夠豐茂,好歹沒有因為受到大旱影響,勉強活了下來,只不過肉眼可見的,部落的實力要下降了不少。
這一年聞人奚的商隊沒有去北方。
一直到第二年,夏季,商隊才再次光臨。
如今雖然說北方部落和寧朝的關系變得有些劍拔弩張,不過對商隊的影響卻不大,因為這是賣方市場。
他們需要鹽,需要茶葉等必須的物資,如果對商隊下手,讓商隊不敢再去草原,損失的不是商隊,而是他們。
聞人奚將這一切都看在眼中。
達罕王子還同從前一樣,并沒有因為兩邊的關系而對聞人奚這個王妃有什么意見,他很清楚,這些事情不過是生存,沒什么對錯。
他們部落這次是輸了。
輸了就是輸了,技不如人。
聞人奚態度同樣沒什么變化。
國家大事是國家大事,生意是生意。
就像達罕所在的部落不會因為和商隊關系好,和聞人奚關系好就不去掠奪寧朝一樣,聞人奚當初自然也不會因為這個而不去提醒范云定。
你來我往,禮尚往來jg
又不是小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