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說平均增產兩三成,就是一畝地多收一斤糧食,他們都會驚喜得很。
這一斤糧食有時候能夠讓人活下來的啊
更何況,叛軍控制了地盤后,改變的還不只是這些,除了那叫化肥的東西讓作物增產,還有那些像雪花一樣雪白的低價鹽可以買。
當初聽聞城中鋪子的鹽只要是個銅板就可以買到那么多,所有人都驚呆了。
衣食住行,吃這方面有了鹽,有了讓糧食增產的化肥,而衣服這一塊則有了新的織機。
那織機織布速度更快,盡管那些布不是什么好步,可對于普通百姓來說,那些普通的布就已經是好東西了。
最重要的是因為織布速度變快,更加輕松,導致布的產量變大,布匹的價格自然就降了下來。
這都是實打實的實惠。
有那一道道新東西,與歲朝只隔了一條河的地方正以驚人的速度快速恢復發展著,就連還在歲朝那邊的百姓都有些羨慕。
倒是有商人去那邊將那些新東西運到歲朝,可那價格實在太高了。
就比如那化肥,由商人從那邊帶過來的化肥價格昂貴,根本不是普通人家能夠買得起用得起的。
而且那邊好像還分地了,據說很多人有了自己的田地。
不像歲朝的百姓,田地幾乎都被世家把控了,租出去給那些農戶,讓普通百姓幫忙種地,到時候收取一些租子。
土地掌控在大家族手中,這其實也是那些百姓生活艱難的原因。
原本種地就是要交稅的,朝廷收了稅,那些租子再收走一部分,真正落到百姓手中的寥寥無幾,最多就是餓不死而已。
辛苦一年,最后一家子依舊吃不飽穿不暖,沒有自己的田地,看不到希望,這么麻木地活著,還要應付時不時的加租。
這其實也是那些世家過著好日子的原因。
他們是那些底層的百姓養出來的,靠著那些租子,靠著下面的人開的鋪子,日子過得有聲有色。
慢慢地,兩邊的差距大了起來,一邊生活越來越好,一邊日子卻一直水深火熱,時間久了自然會有人動腦子。
朝堂上的人也發現了有人想要過河逃到對岸去,可是他們對此卻沒有任何辦法。
“那些賤民給點好處就看不到未來了,只能看到眼前,目光短淺的家伙”
有人在外面憤恨地罵過,可他卻不想想,看不看得到未來的又有什么用,現在眼下的日子都快過不下去了。
況且,被盤剝的不是他,作為加害者,他當然會憤怒。
“江愛卿說的是如何阻止百姓外逃”
這一日早朝,已經十五歲的聞人或坐在上首,聽聞下面大臣的上奏,似乎有些驚訝的樣子,隨后一臉無助,“朕也不知道該如何做,朕曾經聽聞,那些逃走的百姓是因為交不起租子,交了租子以后一家人就得餓死,這才想要去河對面生活。”
“江愛卿,既然是因為租子太高,不若這般,朕這就下旨,規定租子不能超過多少如何田地的稅還有租子降下來,到時候百姓能養活自己,自然不會冒著風險跑到河對岸去。”
“”
聞人或這這話其實在理。
因為田地的稅加上租子太高,那若是租子和田稅降低了,他們自然就不會走了。
他們這些人大多不愿意離開故土去一個陌生的地方生活,但凡日子能過得下去,大部分人都不會愿意走。
這是最簡單有效的辦法。
但聞人或這話聽上去就太天真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