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知道,聞人奚登基的可能性更加大一點,心中也還抱著期望畢竟聞人奚是女子啊,自古以來就沒有女子登基的,所以還是有可能護著聞人或坐穩皇位的是吧
只要是,他們就可以安心等待時機來臨。
可惜,沒多久他們就失望了。
因為聞人奚要登基了。
關于這件事,聞人或一點意見都沒有。
他很清楚聞人奚為了歲朝付出了多少辛苦,也清楚如今他們能平安無事全部都是聞人奚的功勞,否則的話即使不是現在,日后那些人也不會放過他。
況且,原先他其實就沒多少權力欲,他的上位算是被趕鴨子上架的,而登基以后就沒過過一天好日子,一直在群狼環伺中掙扎求生。
最初有晏安公主護著,即使艱難,卻也沒徹底失去希望,可后來他又獨自面對了朝臣幾年,一直像個傀儡一樣,偏偏他又不可能真的什么都不管,還是要在那些人的圍追堵截中尋求做些實事的機會。
那是身為皇帝的擔子。
這樣的擔子聞人或六歲開始承擔,這些年下來快要將他壓垮了。
用千年后的說法,就是高壓之下的叛逆期到了。
才十幾歲的聞人或就過早體會到了那種艱辛,所以現在聞人奚帶著人打回來,他恨不能直接就當一個甩手掌柜。
不,連掌柜都不用當,讓聞人奚當這個掌柜得了。
他對此是真的沒有意見。
懵懵懂懂被推上皇位,艱難地堅持都現在,聞人或是真的累了。
如果可以休息,他巴不得呢。
至于說天下之主的身份地位與權力,作為當過皇帝的人,沒有人比他更加清楚其中要承擔的責任了,除非當一個昏君暴君,否則享受權力的同時,要付出也太多了。
聞人或一直沒能好好休息,如今有聞人奚能夠接過擔子,他終于可以休息了。
太后如今年紀其實也不大,她家世不顯,在前朝幫不上什么忙,聞人或這些年遇到什么難事她也沒有辦法,只能作為一個港灣安慰他而已。
如今聞人奚帶著人回來,太后先是高興她還好好地活著,然后就是驚訝于她的決定。
不過,太后對此并沒有多少意見,也沒有反對。
從一開始晏安公主就和普通女子不同,并且在先帝駕崩以后,是晏安公主護著聞人或登基的,那兩年時間門晏安公主參與的政事可不少。
也許那時候就打下的基礎,這才讓太后對此沒有過多的反應。
兒子沒有意見,女兒也沒有意見,她有什么意見總歸上位的還是她同先帝的孩子。
還有一點是其他人所不清楚的,當年先帝其實曾經想過要讓晏安公主繼承皇位,但這件事除了太后和已經駕崩的先帝,并沒有其他人知道,這是他們夫妻休息時的無心之語。
對太后來說,她幫不了兩個孩子多少,那就只能支持他們了,而不是去反對拖后腿。
當事人沒有意見,聞人奚沒有意見,兩人的母后也沒有意見,聞人奚登基為帝的事情也成了鐵板釘釘的事情。
而如今天下已經差不多穩定下來了,聞人奚的登基大典就在半個月后,有些匆忙,可誰都不敢對此有什么意見。
半個月的時間門一晃而過,很快就到了登基大典的日子。
沈著和姜唯一作為聞人奚手中立下無數功勞的功臣,自然也參加了登基大典。
兩人一直到現在表情還有些恍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