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瑞朝的這些世家已經被她殺得零零落落,她的殘暴深入人心,這些人根本不敢有太多小動作,就算對科舉,對科舉居然還錄用女子不滿,也不敢私下里去傳謠言,想要制造輿論壓迫她。
因為他們不敢。
這招在科舉開始之前就已經用過了。
根本沒用,還會付出極大的代價。
所以,這一次所謂永安河決堤是天罰的言論還真不是這些人放出來的。
而且這次的謠言重點其實并不是科舉選官,而是任用女子。
謠言的重點是女子拋頭露面為官,陰陽顛倒。
科舉這樣的制度對于帝王來說都是好事,遠比推薦制要好很多,鄰國新帝褚凌云當然也欣賞這樣的政令,日后也想著廣開科舉,招攬可用的人才,而不是讓人才全部都被那些大家族壟斷,想要突破都難。
正是因為看到了科舉的好處,鄰國新帝才不愿意聞人奚成功。
他希望聞人奚成功,為他鋪好路,又不希望她成功,因為那樣一來鄰國要慢了瑞朝這邊一步,于是干脆就從女子下手,想要毀了聞人奚的名聲。
如果能夠造成瑞朝動亂,那就更好了。
之前歲朝末年其實是鄰國最好的機會,可惜那時候鄰國自身奪嫡之爭非常嚴重,根本無暇顧及當時的歲朝,倒是給了聞人奚機會。
褚凌云一直覺得非常可惜,錯過了這樣一個機會。
但他并不清楚,鄰國奪嫡之爭持續這么久,還有聞人奚的影子在。
因為那時候聞人奚并沒有準備好,暫時不能面對鄰國的虎視眈眈,那自然就只能讓鄰國繼續亂著了。
也算是禮尚往來了。
工匠加班加點制作一批水泥,全部送去了鎮北永安河,同時聞人奚為了穩妥,還派了林滄海過去,讓他親自率軍過去,一邊是護送水泥,一邊也是為了加固河堤。
和這時代其他人不同,聞人奚習慣讓軍方的人負責這些救災事宜,而不是靠普通的勞役。
效率太差了。
如今既然暫時沒有打仗,而他們手中又有人馬,為什么不讓服從性更高的將士去加固河堤
當然,到時候參與的將士肯定會有獎賞就是了。
鎮北距離京城并不算太遠,不過兩天的路程,他出發以后,整個朝堂都在關注永安河那邊的情況。
除了林滄海帶過去修筑河堤的人馬,還有一隊人也帶著賑災物資出發了,主要是各種糧食還有藥,隨行的還有京城的大夫,領頭的幾位大夫則是太醫院的太醫。
他們過去是為了防止河水決堤后造成瘟疫。
河水決堤,淹死農田作物,淹死百姓,可同樣會淹死老鼠之類的動物,而這些動物死后不好好處理,極易發生瘟疫,若是不提前準備上預防著,等到真的發生了瘟疫,到時候情況就嚴重了,非常容易失控。
整個瑞朝都在關注那邊,緊鑼密鼓,有條不紊地安排著救災事宜,除了永安河那邊,聞人奚還派出了不少人馬去各地河流檢查河堤情況,以防永安河決堤這類的事情再次發生。
三個月后,永安河決堤的事情徹底解決了,如今的河堤抹上了一層水泥,干了以后河水繼續沖刷就沒有事情了,整個永安河都煥然一新,而此次外出的欽差也帶著滿分的答卷回來了。
隨著他們回來的還有不少河道上的官員,只不過他們是被押送回來的這些人都是從前在河道上伸手的人,如今證據確鑿,永安河的隱患又解決了,自然空出來手收拾這群蛀蟲了。
待在京城的人想到前兩年菜市場口流的血,再看看被押送回來的河道官員,紛紛打了一個寒顫。
他們這位陛下,眼睛里可容不得沙子,并且手段強硬得很,在她手中討生活,根本就沒人敢亂伸手,畢竟從前那些亂伸手的人一家子都去投胎了。
最讓朝中大臣絕望的是,聞人奚才二十多,正是年輕的時候,儲君還沒出生,而她又是開國皇帝,手中不缺人,也不缺民心,他們就算有些小心思,想要迫切等著她退位,都不行。
太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