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幾日之后,夜半時分,神像竟然開口說話了。剛發現這件事的時候劉大自然害怕,他試圖用刀劈那雕像,劈開的缺口處竟然流出殷紅的血液,他就不敢再損壞它了;他又幾次三番想扔掉雕像,但無論他怎么做,雕像最終都會完好無損地回來。
而在這過程中,無論他做什么,雕像都沒有害他,反而問他想不想發財,如果想的話,就按自己所說的做。
最初雕像是教給他一些來財的小招數,比如在他的小賣部門口懸掛紅色折紙等。
劉大嘗試了幾次,店里的生意果然越來越好,他也食髓知味,對雕像越發信賴。
后來他漸漸不滿足于得來的這些小財,便問雕像有沒有什么賺大錢的方法。雕像就告給他一個“借運”的方法把他的錢拿到雕像前供一晚上,然后把錢撒到小路上,如果有人撿了他的錢,就要把自己的運氣借給他,他的生活就會蒸蒸日上。
搞清楚一切的原委之后,老盧最終帶著幾個人找到了劉大家,燒毀了所有他散出去的錢和雕像都一把火燒毀了,而事情也得到了解決。
吳非在看完這個故事后,就聯想到了神廟里的那個詭異神像,所以他想知道編劇為什么要編這樣的劇情。
電話那邊的何編劇聽完吳非的問題后道“借運是一種民間傳說,沒什么依據,我也只是聽說過,覺得有意思,所以編進了這段劇情里。”
“至于設計這個雕像,則是因為我當初在小鎮附近采風時,聽說過另外一個版本的傳說。我本來的想法是把這個版本的傳說故事融進去,但擔心太犯當地人的忌諱,所以就改成了現在的版本。”
吳非趕忙問道“是什么傳說故事”
何編劇回憶道“小鎮項目剛啟動不久后,我就被派來這里采風。這個地方風景優美但交通閉塞,除了祝族的民族元素外,和其他落后山鎮也沒什么差別,我來這里后立馬就注意到了保存很好的神廟,所以開始挖掘關于神廟的故事。”
“當地關于神廟大部分的說法都是,這里供奉的是他們的大神,他們要好好供奉祭拜大神,祈求保佑,否則會有災禍的。”
“不過我卻在離這里5公里外的另一個村子里,聽到了另一個版本的故事。那個村子的老人說,這個神廟里的,其實不是好東西。為了鎮壓它,才建了這座神廟,但也為了安撫它,所以把它認作當地的守護神,逢年過節去拜祭,算是打一棍子給個甜棗了。”
“而且我還聽說,為了控制這個東西,建神廟的時候,人們從它身上拿走了一”
就在何編劇說到這里的時候,電話那邊突然傳來了呲啦呲啦的聲音,接著電話那邊瞬間就安靜了,仿佛電話線被人掐斷了一樣。
袁老出去打聽了一下回來道“好像現在電話、網絡信號都消失了,人們猜測是因為山上暴雨,雷電劈壞了山上的信號基站。”
這時候袁三胖也回來了。
他們聯系何編劇助手查了資料,但寧家母女的資料很簡單,寧阿婆就是神廟里的供奉,負責日常打掃、擺放供品等,但由于是侍奉神的工作,這份工作也是“由母傳女”代代相傳的。關于劉青的任務為什么要這么設計,助手也記不清了,她猜當時是交給外包團隊創作的。
“關于寧家母女的事,我們再問問老盧吧。”袁三胖建議道,“他現在應該也緩過來了。”
昨晚問詢的時候,老盧也介紹過自己的家人,但他當時只介紹說妻子是在神廟里工作的普通清潔灑掃工人,在他眼里似乎他的妻女都很普通,沒什么特別值得介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