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儷君在奉先縣城又住了一晚,正預備要折返往西面走的時候,隋王府的人追了過來。
來的是隋王手下一個心腹小管事,另帶了一隊人馬,看起來趕路趕得挺辛苦的。他本以為李儷君剛到奉先縣不久,肯定還要在此盤桓幾日,沒想到她都已經把幾塊地看完,預備要走了,還嚇了一跳,不停地慶幸自己趕路趕得急,否則就要與四娘子走岔了。
不過他有些納悶“四娘子不是跟王爺說,想要把嗣王妃葬在橋陵附近么這幾塊地,您都覺得入不了眼那嗣王妃的后事要怎么辦”
李儷君沒有回答,只問他“阿翁讓你來,是有什么急事嗎”
小管事這才反應過來,忙道“小的是奉王爺之命前來,請四娘子幫著打探一下消息的。過兩日,鄒王府的人會到橋陵來,還請四娘子問一問,老王爺的病情究竟怎樣了是不是真的不好”
這回輪到李儷君嚇一跳了“老鄒王的身體怎么了前些天他不是還好好的嗎我娘頭七那日,他還來上香了呢”順道還捆了殺害陳氏的兇徒同伙過來,叫證人認臉,再押送去了京兆衙門。
小管事苦笑“誰說不是呢老王爺那日上門,見過的人都說老人家氣色不錯,誰能想到這幾日,鄒王府就忽然傳出他病情加重的消息。王爺想著家里有白事,怕沖撞了,不好親自上門去看望,就請濟陰郡王夫婦代為問候一聲。郡王夫婦去了鄒王府,回來后說,老王爺躺在床上,說話有氣無力的,滿面病容,但神智還清明。問了他家兒孫,都說老人家病得不輕,吃了藥也不見起色,因此家里人十分擔心。王爺拿不準了,正好宮里來了天使,圣人也十分關心鄒王病情呢,讓王爺想法子問一問他們家的人。王爺就想著,老鄒王最是關愛四娘子,若是四娘子去問,他家的人必定不會隱瞞,這才打發了小的來傳話。”
李儷君心下微微一動,不由得想起了小高力士私下告訴她的消息。莫非老鄒王是在行苦肉計,以自己的“重病”催促皇帝下旨,答應他的請求
這事兒不好判斷。她現在又不在長安城里,沒有親眼見過老鄒王的模樣,不確定他是真病還是假病。
皇帝既然托問到隋王這里,想必也是心中有疑惑,卻不好公開質疑,找別人去,又怕走漏消息,只得找自己的親弟弟幫忙了。隋王大概是不想親自上門去探老鄒王的底,索性就找到小孫女頭上。反正老鄒王與陳翁的交情放在這里,陳翁唯一的血親后代想知道老鄒王的病情如何,鄒王府的人沒理由把人拒之門外的。
李儷君沉吟片刻,便問那管事“鄒王府的人到橋陵來干什么來的又是誰”
管事道“聽說是老王爺的二孫子,因著老王爺的病情不大好了,他奉祖父之命,過來看看老王爺的墓地,是不是該修整一下。若是真的出了事,也算是有所準備,不至于手忙腳亂;若是無事,沖一沖,興許老王爺的病情就能有所好轉。”
哦,對了。老鄒王在橋陵也有預留的陪葬墓坑呢。他的前兩任王妃都已安葬于此。如今不管老人家是真病假病,先派個孫子過來修一修墓,也算是佐證了。反正事后老人家就算“病愈”,也可以說是“沖一沖”就沖好了,進可攻退可守嘛。
李儷君聽到這里,心里便有數了。她自打那天見了老鄒王一面,又聽小高力士提到鄒王府的現狀,漸漸地也想起了小時候的記憶。
她其實見過老鄒王的孫子們好多次了,只是這“兩年”老鄒王身體不好,家里人為了侍疾,才出門少了。他家長孫確實挺出色的,是傳統上那種文武雙全、長相俊秀的翩翩公子,怪不得長輩們喜歡他。但這位大哥是個文藝青年,不大擅長庶務。擅長庶務的是他二弟,早年來向陳翁請教過經營之道,十五歲大就總攬鄒王府產業事務,還打理得井井有條。他家老三癡迷詩畫,無心庶務,剩下的年紀小,李儷君幾乎沒見過,就不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