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街道上人聲鼎沸,排隊出城的百姓已經排出了很遠,不斷有人往前擁擠著,抱怨聲叫罵聲此起彼伏。
推開窗戶,抱怨聲便清晰了許多。
“憑什么關閉城門,晉王府丟了東西,便不顧老百姓死活了嗎”
“我這陪老母進城看病,出不了城又沒錢住店,凍死街頭不成”
“我家中小兒等著藥來救命,若是耽擱下去他若有什么好歹,我就跟晉王拼命”
“視人命如草芥,晉王府難免囂張跋扈”
“原聽說晉王爺淡泊名利風雅無邊,竟是欺世盜名之輩”
“再不開城門,我們要告御狀”
“開城門”
“開城門”
雖有官兵維持秩序,出言制止,效果確實微乎其微。
罵聲漸漸形成了聲勢浩大的聲討。
韓攸寧眉頭緊蹙,這城門一關,竟給趙承淵造成這么大的麻煩。
聽那些抱怨之言,其中不乏用詞文縐縐的,倒像是文人。
文人之筆最是鋒利,也最能攪動人心。
再加上百姓口口相傳,一傳十十傳百,恐怕不出幾日,趙承淵便臭名昭著天下皆知了。
趙承淵這尋的理由也著實是替自己找麻煩,哪里能借自己王府失盜的名頭呢
趙宸用緝盜之名,那捉的是為禍京城的大盜,是為公。
趙承淵卻是為私,且還是比全程搜捕更為嚴重的關閉城門。
老百姓有怨言也是有情可原。
她扭頭看向趙承淵,他卻是泰然自若地喝著酒,就跟沒聽見外面的罵聲一般。
他晉王爺本是美譽遠播,難道就不在意這些名聲嗎
趙宸給趙承淵斟上酒,“皇叔若要關閉城門,大可以借用緝拿大盜的名頭,也不必平白擔這罵名。”
趙承淵微笑,“太子緝盜是為公務,職責所在,本王身無官職,若借用緝拿大盜之名便是越權干政。不過,好在本王的王爵還有些用處,用來下個令關閉城門卻也盡夠用了。”
趙宸道,“皇叔自謙了。”
大周的王爺不止一個,能使喚得動金吾衛讓他們關閉城門的,恐怕只有一個晉王爺。
敢如此隨便編個名頭就關城門的,也只有晉王爺。
要知道,城門守衛是皇權的第一道防線,事關重大,也極其敏感。他雖是太子,又有公務在身名正言順,卻也不敢貿然下令關閉城門。
上一次白日關城門,還是十七年前皇祖父薨逝的時候。
韓攸寧感覺趙承淵太過不愛惜自己的名聲,他想再挽回,需要付出百倍的努力才行啊。
“要不,現在就開城門吧。”
一則,那些求醫問藥的,耽誤久了,的確是事關性命了。
二則,平一下民怨,拖的越久,民怨越大,對趙承淵的影響也越大。
她還有另一層考慮,永平侯的人想出城,現在人多趁亂是最好的時機。
趙承淵放下酒盅,“也好。”
他起身作勢要走。
韓攸寧制止他,“王爺和太子殿下不必去,你們在這里喝酒,我自己去就好。”
“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