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上。
慶明帝威嚴端坐龍椅,聽著朝上吵作一團。
晉王重傷太子,御史臺和朝中老臣,個個義憤填庸慷慨激昂,歷數晉王罪過。
有彈劾的,便有維護的。
兵部尚書兼內閣次輔羅存瑞據理力爭,還有武將多有支持。他們要維護的,是保護定國公嫡女的晉王,奈何抵擋不住御史臺大人們的唇鋒舌劍。
慶明帝看了眼站在文官第一排,始終沉默的鎮國公王燦,“王愛卿,事情是發生在鎮國公府,你是如何想的”
在皇宮禁嚴前一刻,王燦已經知道到底發生了什么。皇上移花接木,分明是要置晉王于死地,至于王家,也別想從中全身而退。
王燦出列,拱手道,“回皇上,晉王重傷儲君,動搖大周國本,當嚴懲。臣護衛太子不力,請皇上責罰。”
王燦乃內閣首輔,文官第一人,他說的話,算是給這場爭辯的一個總結了。
慶明帝環視百官,沉聲道,“晉王乃朕兄弟,與朕自小便感情深厚”
吳儉方才得殿后的太監示意,悄悄轉到了后殿,片刻后又悄悄回來,見慶明帝要宣布處罰,忙走上去暗示
吳儉穩妥,不會無端這般打斷于他,慶明帝停了下來,看向吳儉。
吳儉附耳低聲道,“皇上,晉王抬著太后懿旨去定國公府送聘禮了,驚動了整個京城。他還在四方城門外施粥,難民們都在感念太后和皇上恩德。”
慶明帝臉色森沉了下來,眼中戾氣翻涌。
昨晚趙承淵未進宮求見,他原以為,是因為天色已晚。猜測趙承淵會在今日早朝后再進宮求見,另求旨意。可朝堂上他已經迫于朝臣壓力定了趙承淵的罪,便可趁機羈押,都不必再與晉王府侍衛起沖突。
卻沒成想,趙承淵竟假裝不知懿旨有誤,徑直去下聘禮,來了這么一招釜底抽薪
現在事情鬧這么大,他難道要說定國公手中沒有懿旨,親事不作數嗎
可趙承淵手里的那份懿旨,的的確確是真的,不管誰來驗,都驗不出問題。
那豈不是相當于告訴全天下,他這個皇上在懿旨上暗中耍弄小伎倆,算計先太后嫡子
慶明帝沉聲道,“晉王乃朕兄弟,太子長輩。皇家跟尋常百姓家一樣,也講倫理綱常。晚輩行為有不妥,長輩教訓一二打上幾下原也應當,實不必扯到什么動搖國本上去。”
朝中大臣一聽皇上這話頭,就有些懵。
他們原本揣度圣意,以為皇上是打算對晉王下手了。這之前說的那兩句話,他們也正在等著后面的“但是”。
可竟然沒有但是
果真是君心難測
他們看不懂了
慶明帝將朝臣的疑惑一覽無余,咬著牙繼續道,“晉王對定國公之女昭平縣主一往情深,朕便成人之美,昨日已經為他們二人賜了婚。若朕估摸的沒錯,依著晉王昨日闖鎮國公府的著急性子,現在已經抬著聘禮去定國公府了。”
啊這
朝中大臣神色各異。
合著他們爭論了這么久,皇上早就把事情給解決了
那么皇上讓他們這番爭論是為了什么查看他們的真心
方才極力將晉王往死里整的幾位大臣,便有些慌。現在好了,兩邊都得罪了
慶明帝打碎了牙齒往肚子里咽,心里氣悶難當,也沒了上朝的心思,散了朝,甩袖離開
他去了御書房,將打探消息的侍衛叫到跟前詳細詢問。
他這才知道,晉王府聘禮出門時,已經在早朝,不管是朝臣還是他,都無從知曉這件已經驚動京城的大事。
如今民意沸騰,他是一點余地都沒有了連尋機收回賜婚懿旨都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