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叔寶估摸著,南陳的大臣們,應該大致分為三個黨派。
親東宮派、中立派、陳叔陵一派。
或者還有其他蠢蠢欲動,但目前還未嶄露頭角的皇儲,也許自成一派。
跳腳反對陳叔寶言論的,大致以中立派及陳叔陵一派居多。
但剩下保持沉默的,也不一定都是親東宮派……
比如陳叔陵,站在人群中,就很低調。
其實,這些南陳大臣們當然心知肚明,如何籠絡民心,如何促進國家蓬勃發展……
只是身在其位,思考問題時,總是習慣性的,最先從自己的階層利益出發。
比如釋放奴婢為民這一舉措,意味著,這些權貴們若是想繼續有人服侍他們,就必須花錢雇請良民。
而良民的勞動價格,與奴隸,可是天壤之別!
且打殺奴隸,與打殺良民,是完全不一樣的概念啊!
所以,他們寧愿裝聾作啞。
關鍵是,陳宣帝的態度如何呢?
當然,最可怕的,不是陳宣帝腦子不清明,而是三人成虎。
當無數的人質疑你錯了,再自信的人,也會開始自我懷疑了。
陳叔寶似是全神貫注地,聽著大臣們的言論,實則,思想卻在神游。
他倒是對那些臣子們的面相,頗感興趣,一個一個仔細打量著,尤其在他們站出來自報家門時。
目前,將名字與人臉對應起來,是首要任務。
大臣們發言完畢,在此不作贅述,因為,無一例外,都是反對的聲音。
陳宣帝頷首,不作評價,“此事,日后再議。”
也是,反正,也不像是戰事那般,十萬火急的事情。
“日后再議,基本上,就等于,不了了之吧?”陳叔寶抿嘴。
可喜的是,南陳的官員,對北周的政治動向,還是密切關注的。
畢竟兩國隔著長江互相對峙,互相牽制。
可惜的是,僅僅關注,是遠遠不夠的。
其實南陳,比北周的政治局面,復雜的多。
江南世家多得是小分派、利益集團,錯綜復雜,如漩渦,暗流涌動。
不像北周那般,稍顯單一,關隴集團,獨霸一國權力。
大臣們的奏報結束了。
陳叔寶以為內侍再念一句“有事奏本,無事退朝”就可以下班了呢!
結果,陳宣帝,清了清嗓子,道:“兩月前,徐州、兗州的勝利,吳將軍居功甚偉!
朕念及吳將軍雖年近七十高齡,卻仍堅守邊防,報國之心,日月可鑒。!
欲招之還朝,成全吳家天倫之美。
然,朕又恐邊境無吳軍,難得安寧矣。
不知眾愛卿有何高見?唉……”
陳宣帝深深地嘆了一口氣。
“嗯?”陳叔寶一臉莫名,這是想表達什么?
吳將軍?嗯……倒是聽說過,南陳有一名將,吳明徹,年紀倒也相仿,想必陳宣帝說的正是此人。
但陳宣帝方才那段話,說得甚是隱晦,陳叔寶還未掌握到其中的精髓。
老皇帝這是……想召回呢?
還是不想召回呢?
隨即,已有會意的大臣,機靈地跳出來,奏本道:“陛下,吳將軍萬萬不可還朝啊!
陳國因吳將軍固守北方疆域,北周才不敢南下侵犯。如今貿然調回吳將軍,恐于邊境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