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些事情都與魏若沒有什么關系,她就聽個熱鬧,自己還是一門心思撲在了她自己的事業上。
魏若最近去石頭村的頻率變高了,一來是釀酒坊需要她的地方多了,二來是她因為更換秧苗的事情。
在石大友的堅持下,石頭村有近三分之二的秧苗重新進行了種植,剩余的三分之一是石大友判斷沒有問題的。
相處之后魏若從村民口中得知,石大友之所以能年紀輕輕就當上村長,就是因為他曾經拯救過石頭村的村民,不僅幫著大家解決了稻田灌溉的問題,還在有一年幫大家拯救了倒伏的稻谷,因此深受村里人的愛戴和信任。
故而這一次,石大友覺得秧苗出了問題,村里人也都選擇相信他,跟著他一起忙活,重新育秧。
雖然增加了大家的工作量,但為了今年能有好收成不挨餓,大家都沒有怨言。
在石頭村附近光晃悠的這段時間里,魏若還有了意外的發現。
石頭村附近有山種植了毛竹,竹林間竟生長著竹蓀,這可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食。
魏若詢問村民的時候,他們竟不知這是可以食用的菌類,只當是害人的蛇蛋,見到不僅不摘,還會隨手破壞掉。
這讓魏若大呼暴殄天物。
只要剝掉那一層黑漆漆的丑陋的外皮,里頭便是鮮嫩白凈的竹蓀了,這是一道珍饈。
魏若將此事告訴了村民,村民們并不相信。
“許公子,你說這個白色的東西是珍饈”
眾人一臉不敢置信的表情。
“你們不信的話,我拿它做道菜給你們嘗嘗。”口說無憑,魏若打算直接動手給村民們演示一番。
于是魏若跟石大友借了廚房,帶著秀梅一起用竹蓀做了兩道菜。
其一為竹筍炒雞蛋;其二為竹蓀湯。
這兩者的烹飪方法都不復雜,因為竹蓀本身就很鮮美,過多的烹飪只會破壞食物原本風味。
等兩道菜做成后,魏若端到院子里。
此時石大友家的院子里圍著好些人,除了石大友和他的妻兒,還有幾位村里的村民。
他們都是聽說了魏若說的山上的蛇蛋是珍饈后跑來看虛實的。
見眾人還有些不相信,魏若便當著眾人的面品嘗了兩道菜。
見魏若都吃了,其他人才放心,紛紛湊上前來,分一些去吃。
在這個沒有味精的年代,菌類的鮮味是非常刺激味蕾的。
而魏若和秀梅的廚藝又絕佳,簡單的家常菜也能做出絕妙的味道來。
平日里飲食粗糙的村民吃著魏若的兩道菜,紛紛露出驚艷的表情。
他們現在徹底相信,那個被他們當成蛇蛋嫌棄了不知道多輩人的東西確實是山珍。
石大友感慨道“只可惜這東西山上長得也不夠多,也不能像米面那樣飽肚子。”
新
ibi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