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溪村為什么叫棠溪村,這是個問題。
畢竟這里沒有棠溪,更沒有水。
一個地名得名不是無緣無故的,一般來說都和這個地方的人文歷史或者地形地貌息息相關。
如果現實生活中沒有和棠溪相關的東西,那么,可能和這里的歷史相關謝青靈猜測。
王孫花花愣了一下,未曾想謝青靈會提出這個問題。
她沉思片刻,然后說道:“這樣說來,確實有些奇怪。我看科技研發部的卷宗,當不夜天和部門有所來往時,他們就叫棠溪村了,一直沒有更改過。”
“我從其他卷宗里面看到的只言片語,大概可以推測出來,棠溪對于不夜天而言意義非凡。甚至說過沒有棠溪就鑄不了劍的話。可更具體的,我就不知道了。”
一直沒有更改過,那么極大可能就是沿用沒有搬遷之前的名稱。
在祖先沒有因為躲避禍亂而搬遷之前,棠溪村居住的地方,應該是有棠溪的。
沒有棠溪就鑄不了劍為什么棠溪,不就是水嗎
水能干什么
冷卻
走水滅火
都不對。
這種功能,其他的水也可以承擔,不一定非得是棠溪。
就連搬遷了都不改名字,可見棠溪在不夜天人心目中的地位,確實很高。
在鑄劍過程中,棠溪一定有某種不可忽視的作用,甚至是至關重要的作用。
謝青靈感覺腦袋有點發疼。
她閉上眼睛,道:“王孫部長,你把剛剛說的鑄劍流程再說一遍。”
王孫花花不知道她這是什么意思,但還是乖乖地重復了一遍。
“其實很簡單,無非就是起爐,燒炭,把火焰提升到可以讓鐵融化的溫度。將鐵塊熔化之后,再拿出去鍛打。通過鍛打,會把碳元素打進鐵里,變成含碳量不一的鋼。劍就會變硬。”
“光是變硬也不行,太硬了,過剛易折。當然,太柔了也不行,太柔了劍刃會卷邊,不鋒利。不夜天用古法鑄劍,講究剛柔并濟,相輔相成。他們把鐵塊反復折疊,鍛打,以此揉合劍身微觀層面的物質不均勻。同時,還會通過夾層技術,52gg,d加入一些硬度更強的鋼鐵,讓劍身更硬。這樣一來,鑄成的劍就可攻可守。柔可以克剛,不易折斷。硬可以保護劍刃不卷邊,可以”
“不,不是這個。”謝青靈打斷她,說道:“是把兩種材料混合在一起的那一步。”
把兩種不同的材料混合在一起,也就是王孫花花所說的夾層技術。
王孫花花一愣,不懂謝青靈為什么讓她詳細解釋這里,但還是知無不言地道:“在采用夾層技術鍛鐵時,要經過淬劍的流程,也就是把夾層之后鍛打的劍放在泥漿里過一遍,然后繼續重復上面的動作。”
“對,是泥漿。”謝青靈敏銳地抓住了這個詞,“為什么要淬這個泥漿”
以謝青靈貧脊的鑄劍知識來看,她還以為所謂的淬劍是過水呢。
哪想還有過泥漿這個流程。
王孫花花想了想,說道:“古法鑄劍各有不同,不夜天的人遵從什么古法我也不太清楚,不過原理大概都是相似的淬劍過泥漿,主要是利用泥土里的微量元素來完成夾層的融合,泥漿實際上是一種融合劑催化劑,能讓兩種密度不同的材料融合在一起,成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