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是能夠看穿張靜修的心思,一個其他門派之人,怎么會成為另一個門派的首座,絕對屬于高層的存在,黃明佑不無解釋地繼續說道:“張師兄,我們武當派的首座之中,不僅有你們龍門派的高層,像東南沿海正一教的教主林兆思,也是我們武當的首座之一,不同的是,林教主乃是外四島的島主,也就是瓊臺島的島主。”
“還有家師紫霄真人,雖是武當派的掌教,卻也有著清微派北傳一系的背景,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師弟我也算是清微派的門人。”
“知微見著,所以說,現在的全真道,不,確切的來講,應該是道門,各個分支之中,不管實力或強或弱,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難說誰是正統。”
“而且,不僅如此,經過千百年的發展,修煉界倒還好一些,凡是與世俗牽涉越深的修真勢力,對于信仰的劃分,越是模糊,難以分辯,很難界定。”
張靜修聽得頻頻點頭,滿臉的深以為然之色,或許對修煉界的了解還只是停留在紙面之上,但對世俗的情況,還是知道一些,有過一定的接觸。
佛教、道教和儒教。
被譽為華夏三大主流教派,分支眾多,信徒眾多,遍布的區域遼闊,占據了華夏大地的主導地位,即便是有著其他類型的教派,也是根據三者的理念衍生而來。
在這最近的數百年里,三教的發展,都是彼此互相吸收對方的精華,充實各自的教義,與時俱進。
因此,如果對三教有所了解,有著一定的研究,就不難發現,三者的教義和理念有著很多重疊的地方,或許說法不一,但意思卻是完全相同,或是相似。
聽著黃明佑的講述,張靜修的心里不能平靜,也在暗暗揣摩,同時也很欽佩,如此年紀,認知面就如此之廣,恐怕許多人都比不了。
年僅十一歲,就對修真界那么了解,還有修真界各個勢力的情況,以及對于三教的發展歷史,雖然主要集中在最近數百年的歷史,但這份認知面,也著實驚人,讓人佩服。
如果這些信息是出于一個老者之口,亦或是三十歲以上的修煉者,張靜修倒還不至于太過于意外,不覺得為奇。
一時間,心里浮現這些這些心思之時,張靜修看向黃明佑之時,不禁又高看了幾分,不再將對方當做一個小孩子來看。
而且,不僅如此,從黃明佑言語間所流露出的自傲之意,對武當派的炫耀,張靜修的心里也是贊嘆,難怪武當派取得了如此傲人的成就?
就憑這份包容性,幾乎吸納了各個道門分支的精英,在武當派擔任要職,這份氣魄,也難怪武當山能夠成為道門的圣地,諸多道門分支愿意派人前來交流。
百花齊放——
通過黃明佑之口,隨著了解的越多,這是張靜修最為直觀的感受,腦海里不禁浮現的四個字,也是對武當派風氣的一種最為貼切的形容。
“對了,張師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