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刻,或許是因為同是來自于世俗,有著莫名的親近,亦或是一名大夫的習慣使然,李時珍漸漸進入一種忘我的狀態,開始洋洋灑灑的介紹自己花費幾十年的著作,《本草綱目》。
不僅如此,引領著張靜修往里走的同時,來到一個書桌旁時,更是拿出了自己的手稿,自始至終,都是毫無防備之心,真誠以待。
不過,想想也就釋然了,這個年代沒有什么版權之爭,尤其是像《本草綱目》這樣的醫學著作,不像是那些小說一般,可以出版,從出版商那里獲取一定的銀子,而《本草綱目》則是更加的純粹。
受眾范圍小,這也使得它的商業價值極其有限。
至于出名什么的,那就更不可能了,大夫雖然受老百姓的尊重,但他的社會地位卻是極低,屬于中九流的存在,自然而然地,除非是迫于生計,亦或是興趣使然,很少有人愿意學習醫術。
愛好——
信仰——
張靜修的腦海里不禁浮現出了這兩個字,在大明并不乏像李時珍這樣的人,或是出書立傳,或是編撰書籍,或是修史,等等。
這些的事情,本身并不能帶來經濟收入,只是精神上的一種信仰,更是對自己所學的堅持與執著,不斷地完善,不斷地提高自己。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他們巴不得自己的著作廣為流傳,為人熟知。
“小老弟,看過修煉界的一些醫學典籍之后,老哥這才知道,醫道的學問遠比我想象的還浩渺,尤其是了解到一些修煉知識,比如煉丹之道,此煉丹完全不同于世俗的煉丹,后者完全是害人性命的東西,損人健康。”
“修煉界的煉丹,更多的是一種萃取,將各種靈草、靈藥、靈果等藥物的精華提取出來,將其藥效最大化,同時,又結合在一起,不僅有著提升修為和療傷之效,更有強身健體之功。”
“世俗的煉丹,不僅手法雜亂無章,更是將各種東西胡亂混合在一起,胡亂的熬煮,更像是遼東的一種大雜燴做飯方式,各種藥草之間,不僅沒有調節藥性作用,還提高了毒性,煉出的丹丸,莫說是治病成仙,不害人性命,不損人身體健康,就已經不錯了。”
隱隱間,張靜修聽出了一絲批判之意,李時珍批判嘉靖皇帝的荒誕,不修德政,為君失職,一生追求煉丹求仙之道,煉得卻是假丹,求得是假仙。
不過,對于李時珍的這種弦外之音,張靜修并不以為然,如果世上真得沒有修仙,真得沒有煉丹,或許可以說嘉慶皇帝昏庸無道,分不清現實。
可是,在世俗的背后,還有修煉界的存在,存在著老百姓所流傳的“仙”,更有真正的煉丹之道,只要相應的丹丸達到一定的品級,服食之后,完全可以得到長生,未嘗不可以飛升成仙。
只不過,如今的修煉界沒有這種丹丸,也沒有人能夠煉制的出。
“雖然老哥看到的草木之學極其有限,幾乎是微乎其微,了解的修煉界東西也很少,但只是那么一點的學問,老哥也是受益匪淺,得到了極大的啟發,上古的一些丹方,或者說是藥方,時至今日,已經不堪大用,效果大打折扣。”
張靜修的面皮微微抖動,自小深受儒家的思想影響,什么尊師重道,什么師道長者,實在有一些受不了李時珍的這種彼此稱呼,一口一個老哥或小老弟。
不過,隨著李時珍拋出新的觀點,張靜修的注意力隨之發生了轉移,已經不在乎言辭中的一些細微末節,與傳統的利益沖突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