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把問題說清楚,他一方面詳細描述了目前造橋的難度點,比如跨度大,承重大,結構穩固度等等。
他也畫了兩張長橋圖過去輔助說明,不過略去了橋上汽車之類的東西,只說曾經在夢里看到過這樣的橋。
墨青對理工學院沒什么意見,倒是在造橋的問題上給他了一個意想不到的方向。
墨青在回信里首先問了他一個問題,到底是一定要造石柱橋,還是只是想解決當地百姓的常年出行渡河問題
理論上來說,渡河的問題,只要專門在一些水流趨緩的河道區域設立專門的渡口和渡船,冬季再補助一些鑿冰的費用,就能解決。
當然,如果某些區域水流速度實在太快,橫渡起來過于危險,那也可以考慮另一種方式,吊橋。
墨青所說的吊橋,其實結合了他們當初在飛來谷設置的上山滑索構造,打算在河道兩側設置兩組有高低差的樁柱,考慮到安全以及渡河的人可能攜帶行李甚至牛馬的問題,墨青把原本的吊籃改大成了馬車車廂的模式。這樣安裝好承重吊索后,就可以一廂一廂的送人過去或者帶人回來。
這種模式,基本可以將整體樁柱的受力要求降低到最小,畢竟本質來說,樁柱需要承受的重量就變成原本百丈長橋的一小截,甚至不滿百分之一。
顧念不得不承認,墨青的這個設想雖然沒達到石柱橋的平穩程度,但在解決渡河問題和實際操作上都有了可行性,在沒有辦法造出更好的橋之前,不失為一種過渡時期的方案。
當然,其中要解決的難點也還是有,比如多粗多高多深的樁柱才能承受住這個重量,是否需要在河流中補充幾個樁柱做支撐點分擔受力隨之而來的又有如何在湍急的河水中打樁、樁柱需要承受的河流沖刷強度需要多大等一系列問題。
另外墨青也在信中跟他提到了為戰船配備猛火油噴柜的事情,石油遇水不滅,確實是搭配戰船的水戰利器,墨青目前正在努力研究液壓的問題,想辦法提高噴射的遠度。
顧念也想了幾種增加液壓壓力值的方式回復了過去。
他跟墨青書信往來,討論得熱火朝天的時候,年深已經一路打到了江都府。
呂青此時已經退無可退,便破釜沉舟的將手上目前所有剩余的兵力接近十二萬人,盡數集中在東都附近,準備與年深決一死戰。
年深手上的兵卒只有三萬,雖說顧念相信鎮西軍這邊都是精兵,但聽到呂青那邊的兵力四倍于己方,不禁也跟著緊張起來。
顧念忍不住跑到年深的帥帳旁聽的時候,顧言、杜泠、蕭云鎧、完顏兄弟等人都聚集在那里,圍著板報架上的地圖在商量明天的作戰計劃。
上次顧念提案之后,年深也覺得這種豎立式的架子很適合大家一起看地圖,便命人又做了個大的。
“需要架設拋擲炮么”待眾人排兵布陣差不多商量完畢,顧念主動開口。
這是他第一次主動詢問年深這個問題。
自從踏進江都府的區域,天氣就陰雨連綿,火燧炮幾乎完全發揮不了作用,面對這么多的敵人,如果不想陷入苦戰,速戰速決,拋擲炮是最有力的選擇。
這一路以來,除了當初演示性的兩炮,只有一次年深曾經讓顧念安排火器營架設拋擲炮,不過,那次直到最后,年深也還是沒用發射開炮的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