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抓到那個騙子,顧念等人特意在秦家村留宿了一個晚上,然后詳細跟眾人打聽了那個游商的衣著、相貌以及貨箱的樣子,綜合所有的特征修修改改畫了兩幅圖出來。
一張是騙子樣貌特寫,另一張則是游商駕驢車的全身像。
看完那兩張畫,村民們全都嘖嘖稱奇,看向顧念的目光愈發震驚,這個商販不但會醫術,畫畫也如此了得,簡直神了
秦家村走出去不到十里,就是三條官道的交叉口,方向四通八達,一時很難鎖定那個游商去向,但只有一件事是肯定的,他的驢車里還有幾乎滿滿當當的一車貨,如果不抓住他,不透過他找到他背后的那個造假團伙,后續定然還會有無數個像二娘這樣的受害者。
顧念跟年深討論了一下,決定兵分五路,分幾個方向追,最后在蘇州城會合。為以防萬一,再將畫像發給周圍的幾個縣城,聯合張貼告示緝捕這個騙子。
在落款的問題上眾人有些犯了難,他們誰的名字說出去都會暴露行蹤,但不亮出身份的話,又怎么讓各城的縣令配合呢
幸好,顧念還有枚大理寺少卿的魚符。
自從上次幫大理寺破了拉夫部落貢品失竊的奇案之后,柳柒就變成了顧念的粉絲,每每遇到一些想不通的奇案,便會去理工學院找顧念求助。
大理寺本來就極缺人手,顧念自己又對查案有興趣,后來便跟馬巍和柳柒商量,想要在大理寺掛職做個司直。當然,只是為了協助查案時有個名正言順身份,只掛名干活,不拿俸祿。
馬巍覺得司直這個職位太低了,不適合顧念,便專門為此事去御書房找了年深一趟,最后給顧念掛了個大理寺少卿的頭銜,方便和隱秘起見,名字也特意用的吳用這個假名。
現在這種狀況,倒是正好可以借著查案從急的名頭,以大理寺少卿的身份請各縣協助。
至于吳鳴也覺得這種拿身份不拿俸祿的方式不錯,后來為了幫年深和陸昊私下查人便宜行事也去大理寺掛名做了寺丞,讓大理寺又多了位普通案件指使不動的大神級酷吏,那就是后話了。
顧念和年深沿著其中一條路追下去,沒追到那個游商,倒是看到了一座建在河道邊的水上磨坊。
這座磨坊規模極大,正中是歇山頂的三開間堂屋,兩側各掛了間耳房,里面的臥式水輪在水流的沖擊下帶動上面的兩個水磨轟隆隆的轉動著,涎玉沫珠,傳出的聲響震耳欲聾。
院子兩側各自建了座四角涼亭后面隱隱還能看到另外一間三開間格局的房子,估計是倉庫。
河道上船來船往,磨坊內外人影穿梭,送貨的車隊和卸貨的幫工腳步匆匆,院子里還有十來個人正在篩麥,從他們節奏飛快的動作里不難看出這座磨坊的繁忙程度。
顧念搖了搖頭,這么忙,也難怪需要在附近招些農戶過來做幫工了。
磨坊門外東南角的方向開了座兩層的食肆,兩人正好要飲馬,便進食肆要了幾盤小菜和茶水。
不是吃飯的時間,食肆里的人只有五桌,臨窗最為風涼的位置坐著兩位青衣小吏,面色悠閑,時不時掃一眼磨坊那邊的狀況,看樣子應該是負責監管磨坊的監官。
剩余幾桌依穿著打扮來看,應該送完貨歇腳的貨夫或者貨商。
見店里不忙,顧念招呼食肆的伙計過來打聽了幾句,對方表示近來沒有見過賣首飾的游商,賣山貨草藥的倒是有兩個。
顧念和年深不禁有些失望,只得渡河繼續朝南追行。
過河走了大約七八里路,顧念突然收住韁繩看向年深,“那座水磨坊好像有些不對勁兒”
年深立刻帶住跨下的白馬,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按照那座水磨坊所掛的牌子,應該是歸江寧府管轄,你記得近兩年江寧府官坊出產的面粉量么”
顧念的這個問題太細節了,饒是年深也眉心微皺,沉默片刻后才搖頭道,“沒什么印象。”
“如果特別好或者特別差,以你的記憶力,至少會對江寧的磨坊留下點印象,既然不記得,就說明你看到的數字是普通水平。”
年深下頜輕動,“可以這么說。”
“可是不對,江寧周圍的村子,這幾年收成都增加了不少,按照咱們剛才看到的那座磨坊的繁忙程度,臥輪的運轉速度,對比幽州城外的水磨坊也毫不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