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欣桐在顧楓家里吃完了午飯,顧楓便用漁船將唐欣桐送到河對岸,然后便重新返回杏花村。
顧楓已經在太平縣的水鮮市場找到代理人,便打算將每日傍晚下捕蝦籠以及清晨起網的工作一并找村里人代勞。
顧楓來到村委找到村支書付長貴,將自己心中的想法與其一說。
付長貴聽顧楓要組織村民捕捉小龍蝦,而且找到小龍蝦銷售的渠道,知道這是帶領鄉親們發家致富的一條道路。
頓時,一拍大腿,興奮道,“這是好事,村里肯定支持!
你需要多少人?
每人每天給多少錢?
待會兒我給在村里的喇叭給喊一下。”
顧楓估算了一下,十套捕蝦籠大概需要兩個人,顧楓打算再采購二十套捕蝦籠,六個人便足夠了。
“這樣吧,先招六個人,每人一天五十,負責每日傍晚下捕蝦籠以及清晨起網的工作。
將每日捕撈到的蝦按照扣除基本基本數量,每套捕蝦籠基本上差不多有三十只。
三十只以及三十只以內,每人一天五十,超出三十只,每只多加十元。
捕捉到的小龍蝦必須野生活力十足的小龍蝦,若是有人以次充好,那就不要怪鄉里鄉親的我不給面子了。”
付長貴咂了咂煙嘴,雖然對顧楓目前只雇傭六個人感到有些失望,畢竟,杏花村常住人口便有四千多人,青壯勞動力起碼有一千多,解決這些人的問題,六個人簡直就是杯水車薪。
不過,想到顧楓的事業才剛剛起步,便也心滿意足了。
“長貴叔,您對村里的人都知根知底。
待會兒,要是有人來報名的話。
只要體格強壯,人品可靠,您給做主便可以了。
愿意來干的,讓他們傍晚到我家里取捕蝦籠。”
顧楓笑著說道。
“那好,我這就去宣傳室,免得趕不及。”
付長貴點點頭。
也是很開心顧楓這么信得過自己,愿意將招人的這個工作交給自己。
畢竟,此時杏花村剩余的勞動力不少,能閑置在家的青壯年找一份能賺錢的工作,便相當于是送人情。
招人的事情,顧楓交給付長貴全權負責,走出村委會之后,便撥通太平縣縣城漁具店老板周牧的電話。
“顧老弟,今兒怎么想起給老哥打電話了?”
周牧接通電話,對一下買走自己一艘漁船以及十套捕蝦籠的顧楓印象深刻,便熱情的與顧楓寒暄一番。
雖然顧楓買走漁船與捕蝦籠的時候,周牧拍著胸脯說質量沒有問題,但是這才沒幾天,顧楓便給自己打電話,周牧便以為自家的產品出了問題,朗聲問道,“難道是老哥賣給你的漁船還是捕蝦籠不好用?
兄弟你將出問題漁具送到店里來,只要是質量問題,老哥直接給你換新的!”
周牧的豪爽讓顧楓對其印象頗好,笑道,“老哥別緊張,漁船和捕蝦籠的質量都沒有問題。
我這次打電話是打算再訂購二十套捕蝦籠。”
“什么?
你還要再訂購二十套捕蝦籠?
是你說錯了還是老哥聽錯了?”
周牧聽到顧楓的話,手微微一抖,差點兒沒有握住手機,摔到地上!
“你沒聽錯。
我還要再訂購二十套捕蝦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