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跡中央,有水澤,且常年不干,當地人皆來此撩水洗面拭目,清凈身心。
且在這光石足跡旁,便有一座佛寺,內有側身而臥的釋迦佛,底座則用沉香木做成,周邊還妝嵌著各式各樣的寶石,紛華靡麗。
佛寺中,還供奉著釋迦佛涅槃的舍利子等物,甚顯莊重。
當地人拜佛的姿勢也是不同于大明朝的,他們雙臂展直在前,雙腿直身于后,胸膛與腹部皆緊貼著地面而拜,好似五體投地的姿態,也象征著敬佩到了極點。
然,更奇怪的便是距離這里向北,再行四五十里的王居之城了,這里的人將大象與牛看得極其重要,特別是牛,不但不能私宰,且只要有牛死,便會將牛的主人活埋來償命。
就算是生命終結,自然老死的牛,其主人也要繳納牛頭和巨額金銀才能贖其罪過。
平日里,當地人將牛糞燒成灰,涂抹在身子上。
每日清晨,當地人都會將牛糞用水攪拌,均勻的灑涂在房屋的地面上,然后拜佛。
他們雖不能食用牛肉,卻可以飲其牛乳。
而,這里的王居所在,更是有著與大明朝神話傳說有關的一個典故。
在王居屋宇的側面有一座大山,此山侵云高聳,山頂亦有一個深約二尺,長約八尺的腳印,這個腳印可是相當厲害的,厲害到連鄭和與王景弘都傻掉了眼睛。
按照錫蘭國國王系鎖俚人氏的介紹,這個腳印乃是人祖盤古的足跡。
既然是盤古的腳跡,那么這座大山也自然不俗,山上無論是碧玉、青玉、祖母綠、子母綠、助水綠、屈沒藍、窟沒藍、水藍寶石、藍晶等寶石一切皆有。
每當下起大雨,山下的沙灘上,便能撿到不同的寶石,當地人也習慣地稱撿到的寶石乃是佛祖眼淚凝結而成的。
佛祖憐愛世人,每次下雨,便是佛祖在哭泣,會降下寶石來救助窮苦大眾。
大山下的海水中,亦有一片雪白浮沙區域,它高于海面,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只要有光照在這片白沙上,便會光彩四溢。只因,盛產珍珠的海螺蚌常常聚集在此。
錫蘭國國王,每隔幾年便會命人將這里的海螺蚌取來放置在挖好的水池中,為了不影響珍珠的成長,唯有在海螺蚌自然腐爛后,才會取出珍珠,所有珍珠也必須納入官府。
除此之外,其國內,除了沒有大麥與小麥,米谷、芝麻、綠豆皆有,牛羊雞鴨亦是不缺。芭蕉子、波羅蜜、甘蔗、瓜茄、蔬菜等也一應俱全。
可,這里無論是飲品,還是食物,都有些發甜、有黏感,只因,這里無論是油、糖、酒、醬,皆是由其盛產的椰子制成的。
當地人更是無酥油、牛乳不食飯,沒有這兩樣搭配,可以說是根本咽不下飯。
且,在吃飯時,當地人都會躲藏起來,好似不能被他人看到自己在吃飯一般。
平日里,他們亦是檳榔不絕于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