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九歌國殤,鎮魂曲,悠悠蕩蕩山河間。
諸子百家,崢嶸論,憤死猶生撼鬼顏。
他竟赫然間,想到了屈原大夫,想到了諸子百家,想到了千古賢圣。
這些,曾經阿爹對他講過的故事,講過的人,哪個不是曠古爍今,哪個不是古今稱頌。
而,這些先賢又是為了什么呢
甚至,不惜身死,不惜身敗名裂,到底是為了什么
或許,提起一把劍,殺死一個人,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或許,做一個自私的人更容易,只要視而不見,只要狠一下心就能過去。
可,這世上怎么可以沒有“正道”呢
正道,是什么
阿棠不知道。
他能想到的,也只是人一旦死了,就什么都沒了,一切也都完了。
可,這世間為何會有那么多執拗的人,那么多偏執的人,那么多不懂得轉彎的人呢
以身殉道,到底“殉”得是什么
只是一股正氣一份倔強嗎
想來不是,可能那些先賢,大概也不知道“殉”得是什么
為什么非要死
可能,他們只能死
當心中的“正道”不存,當心中的信仰破滅,就只能去死。
他們能被后人稱頌,大概的原因,也只是因為能夠列舉出他們的名字與事跡。
因為,留下的只能是名字與事跡。
至少,在提到某件事,某種氣節,某種骨氣,某種痛楚時,人們是可以找到原型,找到例子的。
若,無這些鮮活的例子,人們又拿什么去堅守自己心中的“正道”呢
若無“正道”,也便成了說不得,做不得,更談不得的事情。
什么高尚,什么氣節,什么情懷,什么家國大事,什么為國為民,都成了妄談,都成了神話。
這便就是,那些先賢以身殉道,最大的價值。
他們不單單保下了一時的尊嚴,更保下了一個民族的尊嚴,與連綿萬代后人的尊嚴。
有尊嚴的活著,一身傲骨,不畏生死,這該是怎樣的氣概與豪情
阿棠想不出,但他當下卻想這樣做一次。
因為,他好似已想通了一些東西。
今日身死,后世無存,他沒有千古留名的野心,更沒有千古留名的事跡。
但是,他想做一個有尊嚴的人,亦想做一個至情至性的人。
為朋友,他該為殤沫一戰;為信念,他更該為謝清瀾一戰。
哪怕,他是一只螻蟻,哪怕他是一個江湖上無足輕重的少年,他也想瘋一次,狂一次,就算是死,也無憾。
若,今日不死,他一定要做個堂堂正正、灑灑脫脫的人。
愛了就是愛了。
不愛了就是不愛了。
錯了就是錯了。
打不過就是打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