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活著,卻如死人。
有的人死去,卻似活著。
迷失自我,如行尸走肉般活著的人,自然不懂得生命的可貴,亦不明白死人的尊嚴。
有些人生前無作為,死后被封神,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做出了浩氣凜然的舉動,所謂正道的光,也是由種種勇氣與信念匯聚而成。
應蕭索本該是個死人,可他現下卻還活著。
他也并非是第一次感受到死亡的滋味,上一次感受到死亡時,他還在應天府滅影門故府的地牢中,那感受也足以能夠讓他銘記一輩子。
然,越是銘刻在心的感受,又越容易筑起心墻,哪怕再體會到點滴相似之處,都會不禁顫抖,滿是暗澹。
不斷的在提心吊膽、擔驚受怕下提醒著自己,絕不能再讓類似的感受出現,亦不允許再讓類似的事情發生。
可如今,走在林間小道上的應蕭索,卻有些懷念他身處在地牢中的日子了。
那本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歲月,也本是明明可以讓他感受到死亡的日子,卻在這一刻全然變成了美好
他好似錯了,當他從八寶玲瓏船上艱難地爬出來后,就已打破了他原有的一切認知。
這種感覺類似于一種新的領悟,如同一場全新的銳變。
正如情侶之間,之前總認為爭吵、冷戰最痛,等到分離、失去之時,才赫然發覺原來錯過一生、錯過一人才最痛。
一個人可以改變另一個人的命運與一生,一件事亦可以改變一個人的認知與心境。
至少,他在應天故府地牢中的那段日子,有蕭未遇始終陪伴著他,他可以為了一碗飯和蕭未遇爭得你死我活;也會因為片刻的憐惜與同情,為蕭未遇剩下一口稀粥與一口水。
那時的他,有著無比堅定的信念,那就是活下去。
無論吃著多么難以下咽的飯,也無論受著多大的苦痛,他都只是想要活下去。
因為,只有活下去,有朝一日才能走出地牢,重見天日。
那段日子很煎熬,無法描述的煎熬。
煎熬到從一開始他想要殺死蕭未遇,從而獨享牢房中所供的飯食,只因飯食不但只夠一人吃,且還經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就好似他們突然被人澹忘了,忘記了還有他們的存在。
可,即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到最后竟也想要竭盡全力地保下蕭未遇,為其續命了
因為,那是一段漫長的心路歷程
也因為,他的內心有著無法訴說的孤獨與恐慌
信念,在很多時候有多么堅定,就有多少容易崩塌,他在想要獨活的信念崩塌之際,選擇了共存。
只要他身旁的蕭未遇還活著,他也便就有繼續活下去的勇氣和動力。
這何嘗不是一場相互比較與較量
就算這比較、這較量,均是虛構出來的敵人,也是無所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