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絕對不是炸廚房小組的種子選手
雖然跟下廚房也沒什么關系就是了。
南雁到底沒有去親自動手,不過可以指點人來嘛。
比如說姚知雪就挺會做飯的,食堂的劉師傅做飯也不錯。
看著劉師傅按照南雁的指示把肉腌好,姚知雪多少有些詫異,“這樣能熟嗎”
她總覺得南雁這個法子不太對,回頭可別吃壞肚子。
“當然可以,好吃著呢。”
想要找到調料并不容易,好在只要費一些心思倒也能在糧油副食品店里找到。
實在找不到的,食堂劉師傅這里倒也有。
“這是什么吃法”
劉師傅有些好奇,肉切得很單薄,感覺稍微在熱鍋里貼一下就熟透了。
很容易就會焦糊一片啊,這樣還能吃嗎
“能吃呢,特別好吃。我這么做的太簡單了點,其實這涉及到一個腌制、上色、風干的過程。”
不算特別復雜,周期大概就是半個月。
劉師傅聽得云里霧里,“這么長時間嗎”
“要入味嘛,不過這樣的肉在國外很受歡迎。”培根啊,南雁也挺喜歡吃的,不管是煎著吃,還是和蔬菜一樣煮著吃,都很方便。
劉師傅不太懂,“那這個呢”
這個有點厚,是要煎著吃
“豬排,和牛排羊排差不多,在歐洲那邊也挺受歡迎的。”
鐘廠長替南雁解釋起來。
他這么一說倒是讓南雁想起來,鐘廠長曾經去蘇聯留過學,怎么可能沒吃過西餐呢
或許還吃過很多土豆餅呢。
怎么把這事給忘了
關鍵是當時她說這事時,鐘廠長還一點沒表現出來
廠長您一把年紀了還逗我這個年輕人玩,是不是有點過分
南雁其實有點誤會,蘇聯那會兒的物資也沒那么豐盛,土豆泥餅沒少吃,豬排也是大餐。
國內緊著蘇聯專家來,給的待遇十分之高。
但蘇聯那邊對待中國留學生也就那樣,又不會拿你當特殊人物看待,吃的喝的就那樣。
西餐于鐘廠長而言也是久遠的回憶。
要不是南雁提及,他都把這十多年前的事忘得差不多了。
再度吃到不怎么地道的豬排,他覺得似乎比自己當初在蘇聯留學時吃到的還要美味幾分。
“老劉廚藝不錯。”
劉師傅用刀切下一小塊嘗了嘗,迎上南雁那期盼的眼神,嘀咕了句,“肯放油,怎么都是好吃的。”
他還是覺得紅燒肉更好吃。
南雁哈哈的笑,也沒想著要跟劉師傅爭出一個高低來。
眼下的她一腦門生意經,說徹底鉆到錢眼里去了那多少有些夸大其詞。
但心心念念都是創收創匯倒也沒錯。
品嘗過劉師傅代工的廚藝后,南雁跟鐘廠長商量起來,“反正都是出口,咱們倒不如稍稍辛苦一下,試出口一些培根和豬排,說不定效益能更好呢。”
反正再糟糕也不會比現在難,為什么不做點嘗試呢
培根制作稍微麻煩點,那就可以先做豬排。
就是調撥一部分工人進行粗加工而已。
頂多就是多添加兩臺機器,增加幾道處理工序,相對于培根制作來說可謂省時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