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獄長俯瞰眾生時的言語,充滿了輕蔑。
卻不想那里面藏著安迪的逃生工具。
一把鶴嘴錘。
南雁笑了起來,她都把赫爾曼希克斯一頓嘲諷成什么樣了,這人難道是抖嗎還會在圣經里夾帶東西。
真要是有夾帶,那也是坑她。
絕對不是好心。
這念頭并沒有持續太久,南雁也不會當著海關的面去打開圣經去看,拉上行李箱的拉鏈,請人幫忙把這些裝滿了書和衣服的行李箱搬運到飛機上。
美利堅逐漸遠去。
結束了這次訪問之旅的南雁沒有像之前那樣選擇睡覺,而是跟她的團員們忙活起來。
他們在硅谷的所見所聞,都記在了紙筆間,然后又印刻在腦海中。
現在,需要再度落實到紙張上。
專機里很是安靜,筆尖的沙沙作響聲此起彼伏十分熱鬧。
而這種熱鬧幾乎持續到飛機降落。
南雁像老師似的,收了學生們的答卷。
她需要把這些在硅谷參觀學習得到的資料篩選整合。
然后再進行分配安排。
沒人有異議,美國之行的高樓大廈讓這些研究員工程師們知道,國內與美國相距甚遠,要努力的地方還有很多。
而考察團團長的個人能力大家又有目共睹,起初的那點意難平早已經煙消云散。
聽從南雁安排,比他們自作聰明要高效的多。
至于未來無線電廠怎么發展,那還得再等等看。
看部里怎么說。
從上海出發的專機回來時降落在首都。
南雁要留在這邊開會,安排廠里的人先回去,順帶著把赫爾曼希克斯托送來的東西也先帶了回去。
她這次沒顧得上倒時差,把手頭上的資料整理了一番后,就直接去部委那邊。
對于這位上任沒多久就帶人出去考察的副部長,部里是早有耳聞,今天見到后,又覺得和想象中不同。
“南雁同志。”
賀錚喊住了南雁,“聽說你們代表團回來了,怎么這么快就來部里了”
看到老熟人南雁打了個招呼,“有些資料要跟大家研究一下,部長他們在嗎”
“今天出去了,估摸著回來就得傍晚了。”
“沒事,部里還有其他研究員在嗎沒什么事的話喊過來,我想跟大家開會討論下這個問題。”
眾人拾柴火焰高。
南雁深知自己對無線電領域的了解十分有限,盡管知道那些基礎的知識甚至還能侃侃而談,但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未來大體走勢她知道,摩爾定律她也明白。
然而具體的發展如何來做,細節如何去抓,還得這些研究員們來鉆研。
自己頂多就是來把握大方向的那個舵手。
賀錚去喊人。
除了四機部的一些工作人員外,更多的是工廠、首都幾所大學的相關研究小組的研究人員以及半導體研究所的研究員。
產、學、研三位一體。
以小見大來說,這是中國當前半導體產業的一個縮影。
在這個年代,中國的半導體產業雖然在先進性上遠不如美國,然而落后的只是那么一丁點的距離而已。
依舊處于第一梯隊,并沒有被遠遠拋下。
這也是南雁擔任副部以來,第一次主持召開的會議,盡管這個會議并不是那么的正規,相對來說還十分的匆忙。
有些是從實驗室里趕過來的,有些則是從課堂、車間里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