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辰年輕,今年才一十五歲。
總不能說天縱奇才,趕上了當初高考的末班車,還是個半大的孩子就考上大學。
這跟她的工作履歷并不相符。
高中畢業,后來在車間當了幾年工人,這才轉技術崗,成為工程師。
而之所以去光化學儀器廠工作。
“小林說是受家中長輩影響,我這才知道她有個表舅早些年出國,好像就是從事這方面的研究。”
因為牽扯到軍工領域,工作沒怎么受影響。
至于為什么林辰沒說,楊秘書想了想,大概是覺得自家表舅年紀大,而且又有別的工作,大概不太適合這邊的工作。
顯然她還是不夠了解領導的行事風格。
“那你去喊她過來,我問問她。”
領頭羊很重要,一個有權威的專家,帶來的不只是明確的方向,更重要的是帶給研究團隊信念。
即便他不能時時參與其中,但對專業的精通足夠把握方向,保證這條路不會跑偏。
林辰沒說,大概是覺得不能搶人。
也沒覺得這鏡頭研究能有多重要。
有多重要呢
國防軍工少了這么一個人,還可以有其他專家頂上。
但光化學領域沒人能彌補這個空缺。
是真的非他不可。
即便林辰就處于行業內,也完全沒想到南雁會這么重視鏡頭的研究。
“這不是小事,當然我也不會勉強,這點你放心好了,我還沒那么匪氣十足。”
林辰被這話逗樂了,“沒有,只是我沒想到其實我也不知道表舅現在在哪里,他的工作就四處跑。不過,要是他知道您這么重視鏡頭,肯定會特別高興,很早之前表舅就說過,國防軍工也得重視鏡頭,這很重要。”
是啊,很重要。
小到眼鏡片,大到軍工設備上的鏡片。
民生、國防,怎么能不重要
雖然林辰愛莫能助,但南雁還是很快就找到了人。
作為科研工作者的王教授,年逾花甲依舊堅持在一線工作。
甚至腳下都要比其他年輕人要麻利一些。
南雁簡單闡明了來意,得到了這位光學專家的大力支持,“芯片、鏡頭的重要我當然知道,你的工作我也聽說了,本來還想著忙完手頭上的這個去找你,既然你找來了我也不跟你客氣,這個領頭羊我肯定要當。”
不止要當,還要給南雁推薦一些人。
南雁笑瞇瞇的應了下來,她也沒著急離開這邊。
晚上的時候等到王教授下班,跟著一塊吃飯又細細說了起來。
“我在這方面沒什么工作經驗,只能摸索著來,您要是覺得有什么地方不合適,就盡管跟我說。”
“做的已經很不錯啦,我之前倒也想過這事,但人的精力有限,顧此失彼也沒顧得上,到底是你們年輕人精力旺盛。”
不過他還是提出了一些建議,“其實我是在日本出生的,在那里生活了很多年,也有一些朋友在那邊,我想如果可以的話,是不是也能請他們來做指導工作呢”
中國人對日本人的感情最是復雜,有血海深仇。
但全體日本人之中,也不乏好人。
比如昔年的日共。
再比如一些積極分子。
“如果可以的話,那當然再好不過,之前林辰還說要我千金買馬骨。”
“不是馬骨,就是一些老骨頭,可能不太得志。”
不得志好啊。
不得志說明那邊也有斗爭,而這些不得志的往往都是斗爭失敗了的一方。
日本職場的企業文化又格外變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