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啊,等年后再安排吧。”林辰覺得拿石磊介紹的人來堵她媽的嘴再好不過。
機關工作,還忙。
用來打掩護那可真是再合適不過。
明年春節她肯定要留守不能回家,起碼能護著自己兩三年。
想到著,林辰開心得很,“回頭請你吃飯。”
石磊還想要再說一句,那邊電話已經掛斷了。
請吃飯。
真不知道,到時候看到相親對象,她還記不記得這許諾。
年后的事情,年后再處理。
這會兒心事了結的人,忙著去做好自己分內的事。
他是秘書,更是保鏢。
雖說是老家小縣城,但陰溝里翻船的慘痛教訓告訴石磊,越是這里越要加強戒備。
縣里頭或者說市里頭對南雁與褚懷良的還鄉十分重視。
其實褚懷良也不是陵縣人。
打小跟著堂姐四處跑,后來大學畢業后在陵縣工作多年,事業的起步從陵縣開始,倒是把自己當做了這里的一份子。
市里知道他對陵縣的特殊感情,特別提到了褚紅艷,“紅艷同志雖然沒有繼續在這邊工作,但對家鄉父老一直很惦記,之前還說有空來看看。”
這話說的其實特別虛。
褚紅艷依舊是在組織部工作,只不過原本地區的組織部長,現在成了外省省城的組織部二把手。
去了外省哪是那么容易回來的。
褚懷良笑了笑,“我也很久沒見到她了。”
市里的領導連忙道“您工作忙,日理萬機也要注意身體才是。”
褚懷良正是建功立業的黃金年齡,已過不惑之年的人正是精力鼎盛之際。
新人還沒上來,老的要逐漸退下去。
他要工作履歷有履歷,要學歷有學歷,甚至還有相當不錯的人脈。
可不是打拼事業的最好機會
但他的工作談不上日理萬機,身體也沒那么操勞。
“我這不算忙,咱們高副部長那才是大忙人,恨不得一個人能掰開八瓣來使喚。”
褚懷良打趣了句,“她才是大忙人。”
市里的領導聞言連連道“是是是,之前我們去首都辦事,本來打算去拜訪高副部長,沒想到高副部長人不在首都,聽說是經常去下面跑,辛苦得很。”
被恭維的人這會兒正在詢問本地的發展情況。
南雁和褚懷良都是搞實業起家的,只是后來發展方向不同。
老家這邊有這兩位在首都的高級干部在,說完全沒得到好處是瞎話
起碼在對外貿易出口上面,這邊是屢創新高,而這也得益于省里頭撥款修建了幾條鐵路和公路,加快了商品向外運輸。
但一些看得著的好處,比如說這邊并沒有落實任何半導體相關產業,也是真的。
還是以日化產品和副食品的生產加工為主,從去年開始,又以陵縣為中心,開始了膠花生產加工一條龍。
“去年拉動了本地就業大概有五個點左右,今年預計著能夠再增加四五個點,現在就看能不能把農業機械化作業全面推開,這樣的話能夠拉動更多的生產人群投入到工業生產中。”
農業生產在機械化助力下,完全可以大幅度的削減勞動數量。
但前提是,能把這機械化作業全面推開。
“陵縣那邊做的挺好,這也跟他們發展早有關系。”
從七十年代初期就開始發展,以縣城為中心,后來又以紅武公社為鄉下的中心向其他公社輻射。
有先天優勢的陵縣過去這幾年發展的四平八穩,不止是周圍其他縣學習對象,更是全省甚至周邊其他省市學習對象。
然而陵縣模式的復制并不是那么三言兩語的事。
關鍵還是那句話
因地制宜。
南雁看著市里相關部門遞來的文件,仔細翻閱了一番后笑了起來,“農藥化肥糧種,把這三樣抓住了,機械化作業挺好的,我記得郭凱旋是不是在省農業廳進行育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