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凌在回去的時候,自然也得帶些稱心的下屬回去。
于是在王府宴客,歡愉的氣氛里,六殿下笑問給他撫琴的周隨安,到時候愿不愿意一起回京
周隨安聽懂了殿下的暗示,立刻驚喜施禮,表示士為知己者死,六殿下便是慧眼伯樂,他愿意至死追隨。
楚琳瑯也在旁邊,聽得清楚,只是看著周隨安神采奕奕,喜怒外露的樣子,覺得此番升遷也太快了
京城的朝堂有多復雜,只連州的一夕風云驚變就可見一斑。
像周隨安這骨子里還單純的人,去了京城未必是好事。
酒宴之后,楚琳瑯也跟周隨安表達了自己的擔憂,她覺得寂州的生活很好,若是可以,還是不要去京城了。
周隨安卻嗔怪地瞪了楚琳瑯一眼“平日都是你催我奮進,怎么今日卻早早泄氣六殿下又不是皇嗣熱門,就是個儒雅閑王,背靠這般賢王又有何風險”
總之,周隨安覺得能靠上六殿下,是他憑本事換來的,這等機遇若不抓住,豈不是要抱憾終生
他這輩子的主意大部分都是由著父母決定,等后來娶了妻,楚琳瑯又做了他的主。
如今得六皇子重用,周隨安仿佛開了靈竅,整個人也越發自信了起來。
如此牽涉前程的事情,豈容楚氏的婦人之見
就在寂州水利實施后,朝廷的人事任命文書正式下來了。
六殿下治理寂州水利兢兢業業,不負圣王。陛下龍心大悅,封劉凌為安王,入戶部協理政務。
而周隨安受了六皇子的保舉,也入戶部做了六品的戶部郎中。
不過聽說,身在京城,同樣是從六品的司徒晟似乎不耐吏部的事務繁瑣,向陛下請命,想要重回翰林,清閑治學。
據說這次陛下能夠扳倒泰王,司徒晟功不可沒,很得陛下賞識。
他的請調治學的奏折被陛下駁回,一路直升,從吏部打雜的文書做了正五品的大理寺少卿,輔佐寺卿審斷刑案。
雖然只調了一品,但是這少卿可不是擺設,在這位置上歷練過的官員,若是年歲尚輕,以后升遷輕而易舉,前途不可限量。
這讓原本因為調入京中而興奮不已的周隨安有些不滿。
他乃地方通判,協理六殿下治理了寂州水務。
可調入了京中,也不過從原來的從六品變成了正六品,到了戶部里,就是個給侍郎們打雜的文書郎中。
那司徒晟又做了什么不過陪著六殿下游山玩水,又在吏部抄了幾日卷宗文書,居然一路入了大理寺。
不但品階比他高,還是握了實權,手下管著一幫人,變成可以審理大案,協查各級官員的少卿。
這讓自認為與司徒晟在伯仲之間的周隨安很不是滋味。
楚琳瑯一邊指揮丫鬟裝著入京搬家的箱子,一邊開解周隨安“你總跟人比做什么要比就跟自己比。你一年內連調了兩次,而且處處都比連州強,是多大的機緣你不高興,卻鉆不痛快的犄角,也太不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