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陶四姑姑身邊的,還有謝勝將軍的夫人蘇氏等另外幾位,這些夫人有說有笑,很是熟稔的樣子。
聽聞蘇氏跟陶慧茹一直是閨中密友,看來不假。
只不過蘇氏看了楚琳瑯居然也出現在了國公府時,明顯面部僵硬了一下。
待楚氏走后,她才轉頭驚訝低問“她怎么會來國公府”
陶慧茹微微一笑“她是我侄女雅姝的女學同窗,許是來探討學業的。”
蘇氏一皺眉“她這等出身陶小姐不宜與她多來往吧”
聽了這話,陶慧茹便將目光轉向了嫂子。
陶雅姝的母親吳氏聽了,無奈搖頭道“我那女兒也是執拗脾氣,原本因為上不得女學,就有些郁郁寡歡。想著她馬上就要入宮,想著見些要好的同窗,我自然也就應了。這個楚娘子雖然出身不高,但是為人不錯,頗得華夫人的賞識,而且太后還要召她入宮呢”
說到這,吳氏頓住了,因為她才想到關隘那位楚娘子之前,好似是謝勝小女婿的前妻啊
想到這,吳氏急急住口,卻也不看蘇氏,轉頭便跟別的夫人說笑,往別處去了。
畢竟她女兒的交際,不關謝家什么事兒,謝家的人情官司,與陶家無關。
再說蘇氏一聽,不由得暗暗吃了一驚,之后表情就有些怏怏不快。
人都是怕比較的。她女兒當初搶了楚氏的姻緣,可嫁得并不如意。
之前因為與小妾爭吵,害得小妾胡氏落了胎兒,又賠了大筆銀子,到底也是損了女兒的名聲,再次鬧得有些風言風語,害得大女兒又來跟她埋怨,說能不能好好管管老一,莫要再給謝家抹黑了。
可反觀這楚氏,一個沒有根系的外鄉商賈庶女,怎么下堂后,反而在京城里混得有模有樣,不光上了女學,結交了一批貴女,如今更能到太后的跟前露臉。
這是什么咄咄怪事蘇氏如今都要懷疑是周隨安的八字不旺,有些克妻了
在蘇氏跟陶慧茹告辭的時候,陶慧茹狀似不經意地問“這位楚娘子,好像就是你家姑爺前頭的那位,雅姝那孩子一意跟她交往,卻不知這位楚娘子品性如何”
若是對別人,蘇氏可不好搬弄女婿前妻的是非,可是對著自己多年至交,蘇氏忍不住倒出了苦水。
“就是悍婦一個,報復心強,為人也強勢得很,不然我那女婿怎能容不得她而且啊”
說道這,蘇氏略略遲疑了些,可到底一時心態失了平衡,不想再在國公府見到這楚氏,便隨口道“這女子還有些風流不甚檢點,你若能勸勸陶小姐,還是離她遠些的好”
陶慧茹微微動容,做出驚訝的樣子,低聲道“不能吧,我看她為人還算端正,如何還風流”
蘇氏也是剛從女兒那知道了楚娘子跑去單身廖夫子家里的事情,便是添油加醋地說了一番。
陶慧茹自是點頭聽著。
她身為居士,一身尼姑袍子,隔絕了紅塵,性子又溫婉擅長講佛理,許多夫人都與她交好,更是將一些不方便跟人講的話,說給她聽,算是個寬慰人心的所在。
畢竟她的婚姻如此不幸,又清心寡欲這么多年,與她相比,再不幸的遭遇,也能生出些慰藉。
此類隱秘私事,陶慧茹一個放下紅塵的居士,卻聽得比任何人都多
聽了蘇氏的話,陶慧茹不住嘆息點頭,心里卻想以前,還疑心這楚氏與司徒晟關系不淺。若是這般,楚琳瑯倒是跟司徒晟沒有什么干系了。
陶慧茹不知為何,每次想到司徒晟,心里都微微撥緊了弦,始終不能放下這人。
不過眼下,卻有人更讓她放不下心。
想到這,她將目光調轉向了剛剛送了友人歸來的侄女陶雅姝。
她此時也看到了四姑姑正立在不遠處,便停下腳步,端莊施禮問候,轉身帶著丫鬟們回去了。
雖然就像在綠洲驛站約定的那樣,姑侄一人都對當初落水的事情不再提及,仿佛一切水過無痕,
可是陶慧茹知道,在侄女的心里始終有了個解不開的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