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琳瑯有些詫異抬頭“陛下慧眼識人,應該清楚司徒大人的為人。他若是懷有恨意,當攪鬧得朝廷天翻地覆才是。哪有人如此恨人寧可自己累得案牘勞形,也要將所恨之人的江山打理得井井有條他對陛下一直恭敬有嘉啊您應該是最清楚的。”
楚琳瑯說得這些,老皇帝心里也是門兒清,這也是他一直想不明白的地方。
為何司徒晟對他無恨
楚琳瑯今日入宮的目的,就是為了消除陛下的疑慮。
她想了想,鎮定回道“像奴家這種經歷出身的女子,在別的男人看來,只怕只能夠格做個侍妾。可是大人卻愿意以禮相待,允諾奴家一份姻緣。這樣的男子,絕非尋常俗人,評定是非也自有自己的看法。也許大人心中,國事永遠擺在家事之前,若能穩定萬里山河,收復他祖父未曾收回的故土,才是大人最大的心愿吧至于楊家人,對于大人來說,除了他的祖父之外,其他所謂的家人,給他的只有冷漠羞辱陛下也許不知,他的生母,是被他的繼母逼瘋,又被楊毅的兄嫂設計,攆出楊家的。他從小就頂著瘋種的名聲,被楊家人排擠,未曾接受叛臣楊毅半點父愛照拂,卻要背負楊毅叛國之罪,實在是有些不公啊”
老皇帝倒是也知道些楊毅當年休妻的風聞,不過從琳瑯的口中再次聽到司徒晟的童年經歷,不禁也是微微動容。
這樣一來,倒是讓他明白了司徒晟為何對楊家滅門之事無動于衷了。恐怕司徒晟本人對楊家人也是恨之入骨吧
而且楚琳瑯的這番話,也點出了司徒晟的為人行事。
老皇帝忍不住想起,司徒晟當初請命革新職田時的毅然決然。
當時那差事,簡直是拿自己的仕途性命去捅馬蜂窩,可司徒晟卻還是做了。
若是為了尋仇報復,真的不必如此耗費心血。
聽說司徒晟的武功不錯,他們君臣獨處的時間門甚多,若是有異心,下手的機會也是太多了。
那孩子的為人,還真是跟他的祖父楊巡一樣,是個頂天立地的男兒,行事從來不茍且齷蹉
想到這,老皇帝微微嘆了一口氣。
知道了司徒晟是那人的孫兒之后,他再去想這年輕臣子的舉手投足,似乎全是老臣楊巡的印記了。
也不知是不是年歲太大的緣故,他最近幾年總是懷念這位老臣。
他還是太子時,是楊巡陪著他親征邊地,二人是君臣,亦是同袍兄弟。
曾幾何時,他和楊巡,就跟司徒晟與劉翼一樣,也曾并肩而立,面對大漠孤煙,抒發各自的宏愿。
可是如今,他半截身子埋入黃土,卻變得怕死極了,倒不眷戀帝王權勢,而是有些無顏見逝去的故人。
尤其是見過楊巡那一封遺書之后,老皇帝的愧疚之情已經是被全然激發了出來,這也是他宣召楚琳瑯入宮,卻對司徒晟一直避而不見的緣由。
楚琳瑯何嘗不知陛下的糾結
現在皇帝有些悔意,只是有些騎虎難下,不知該如何下這個臺階罷了。
想到這,琳瑯鄭重磕頭,對陛下言道“陛下仁心,對臣子厚愛,免了司徒大人的死罪,我與大人都感恩涕零。若是陛下不愿再見司徒大人,便打發他去窮鄉務農好了。司徒大人應該很會種田,每年多打糧食,充盈些田稅,也算是盡了自己的心力。”
聽了這話,老皇帝竟然笑了一下“你想讓他種田他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