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她可不敢當著陶雅姝的面亂說了。
可惜陶皇后寫書的癮,卻被徹底勾了起來,她還打算寫個書院茶會的段子,楚娘子才情驚人,以一首詩驚艷四座,更是以琴技為媒,惹來司徒大人的傾慕。
楚琳瑯聽得有些肚子疼,忍不住一邊捂著肚子一邊問“司徒大人是喜歡聽彈棉花的動靜我哪里會彈琴來著皇后娘娘,你這不是”
還沒等她略顯造次的“胡編亂造”說出來,肚子便又一陣的抽痛。
楚琳瑯顧不得打嘴仗,只能在宮縮的間歇道“不不好了,我這是這是要生了”
她府里一早就備下了司徒晟臨行前安排好的太醫,還有三名熟手的穩娘。
陶皇后一喊人,人就全都來齊了,一個個有條不紊地準備接生的事宜。
陶雅姝才生不久,對生孩子的兇險還心有余悸。
就算有人讓她回避,她也不肯走,立意要陪在琳瑯的身邊。
可就在這時,府門前卻是馬蹄聲一片,本該一個月后才能隨著大軍班師回朝的司徒晟,一身的風塵仆仆,竟然提前一個月回到京城了。
原來司徒晟一直算著琳瑯的產期,在前戰事穩定后,他便帶著親隨,一路快馬飛趕,日夜不停,總算提前回了京城。
只是他沒想到,自己回來得這么精準,正趕上琳瑯生子。
原本要進產房的陶雅姝停了腳步,任著司徒晟不顧穩娘的勸,進了產房,暫且不去打擾他們一家子的團圓。
折騰了足足兩個時辰之后,一聲嘹亮的嬰兒啼哭聲傳了出來。
穩婆笑吟吟地出來報,說夫人生了個七斤重的女嬰,白胖漂亮著呢
陶雅姝緩緩松了一口氣,依靠在產房門邊。
此時穩婆正將包好的襁褓放在琳瑯的懷中,而一身風塵仆仆的男子,正摟著她們母子,喜極而泣,抱著琳瑯不肯抬頭。
而琳瑯則滿眼幸福的淚花,不住地撫摸著嬰兒還掛著胎脂的軟嫩臉頰。
陶雅姝看了一會,悄悄退了出去,微笑地準備回宮去了。
除了琴技為媒,待她回宮以后,還要再寫一段苦盡甘來的喜得貴女
那小娃娃可真好看,眼睛像極了琳瑯,透著無盡的靈光,也不知長大了要便宜哪家小子
就是不知她的兒子將來能不能娶到司徒家的這一顆掌上明珠
光武之年,大晉收復負水失地,追敵三千里,讓荊國不敢再犯。
司徒晟臨危受命,不負皇恩,受封國相,輔佐新帝國事。
史書記載,司徒公,鞠躬盡瘁,先后輔佐三代帝王。
他一生至偉,為人娶妻,皆與常人不同。在年四十時,被皇帝封為安國公,子孫后代,承受世襲食邑。
其妻楚氏,雖是二嫁之人,卻奇女子也,國相夫人一生順遂,生有二女二子,湊成二“好”。
關于她的話本,不知何人編撰,真是在茶樓里層出不窮,為人津津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