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此番一路南下游玩,還要去嶺南看看母親在那里的果園子。
琳瑯的母親孫氏當初被女兒送到嶺南,居然在那里待得很是服帖。雖然那里天氣燥熱,可是人卻都不錯。
尤其是母親認識了一位同樣經營果園中年喪妻的唐員外,更是發現,嶺南的男人可以比水果都滋養人。
孫氏發現,原來這世上也會有男人不好杯中之物,更是脾氣柔軟如棉花,待女子可以客客氣氣的。
就算琳瑯幾次接母親回京,母親也總待了不到月余,便急著回嶺南。
就在五年前,母親孫氏正式改嫁唐家。當她寫信征詢琳瑯的意見時,琳瑯當然不會反對。
她知道母親在楚家被打怕了,看見男人都有些哆嗦。能讓母親下決心再嫁的男人,且不論丑俊,脾氣秉性必定好極了。
而且孫氏身為大晉國相的岳母,就算不小心嫁錯了人,也不怕人生苦短,總要學會前行一步。
所以這次琳瑯還要去看看母親,順便再看看在信中被母親夸出花來的繼父。
他們這一路行程,正好路過江口。
對于二人的相識舊地,自然要停留一下。
司徒晟此番是微服出行,并沒有驚動當地的官府。所以二人將孩子們留在船上后,便是帶著幾位仆從丫鬟,常服出行。
琳瑯并不怕遇到楚家人。
當初母親跟楚淮勝寫下義絕書后,她也從母,跟楚家斷了聯系,只跟身在京城的大姐走動。
只是后來她嫁給了司徒晟后,楚淮勝不知從哪里聽到三女兒飛上枝頭,成為國相夫人的消息,便眼巴巴帶著兒子來認親,順便求個一官半職。
琳瑯都沒來得及出面,只司徒晟一人,就打發了那父子。
也不知曾經的酷吏司徒用了什么手段,據說那對父子是衣衫不整,昏迷不醒,被人從亂墳崗的坑里發現的。
然后那父子倆滿嘴胡言亂語,一路踉蹌而去,從此再沒來過京城。
后來就連整個楚家都搬離了江口,去別處謀生去了。
不過聽說周隨安倒是又搬回了江口。他在京城的仕途不暢,后來使了銀子,調回了老家,也算是變相告老還鄉了。
聽說他后來又娶了一妻,卻依舊是個不通文墨的商人之女。
鳶兒寫信告訴琳瑯,說繼母為人吝嗇,錙銖必較,所以祖母趙氏在新婦的手下很受氣。
趙氏自然也知道琳瑯連生了幾個孩子的消息。
周隨安喝醉的時候,也會摔杯子責問母親,當初為何不肯容得楚氏些時間,人家又不是不能生,她早就求卦,說命里會湊成兩個好只是周家沒這個福分
氣得趙氏只能哭罵兒子沒出息,明明是他花心逼走了媳婦,關她這個婆子何事
每每聽人偷偷提起,周家有眼無珠,逼走賢婦一類的話時,趙氏就印堂發黑,回家哭泣不止。
鳶兒則在五年前,經過琳瑯托人出面,巧妙安排,讓媒人上門,給她說了一門不錯的親事。
除了鳶兒心知肚明外,周家人還以為這等好人家,是天上掉下的餡餅,豈不知是琳瑯用力罷了。
只是鳶兒的繼母居心不正,不愿意給鳶兒出體面嫁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