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er5
“關于我怎么來到小島,那就說來話長。”
珀爾先介紹起自己以往的生活背景。
親生父母很早病逝,被教父喬布洛格斯joeboggs,教母羅斯布洛格斯roseboggs收養,隨著他們旅居長大。
“等一等,joeboggs”
馬龍沒忍住,低語出聲。
英語中約定俗成,在英國joeboggs是普通人的代稱。沒想到會有人居然以此做姓名,有點怪怪的。
“記者先生,您很敏銳。”
珀爾不吝贊美,她報出的joeboggs能類比中文泛指普通人時使用張三李四。
“我的教父喬與教母羅斯,一直過著隱姓埋名的生活,這就是化名。即便對我也沒談及過去,只說那是一段類似羅密歐朱麗葉的往事。
他們祖上的家族矛盾簡直能用英法不合去形容。于是,兩人從歐洲來到美洲,在此安度余生。”
馬龍被夸機敏,卻有點不好意思。因為他正犯糊涂,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性別是不是顛倒了
布洛格斯夫婦起化名時,夫人羅絲以羅密歐的r為開頭,丈夫喬反而以朱麗葉的j為開頭。這種細枝末節,外人卻不便失禮地追問。
珀爾繼續講述,布洛格斯夫婦低調生活,從來都不張揚,哪怕做善事也不留名。
兩人知識淵博,帶著教子一起過了二十多年的旅居生活。不僅傳授了書本知識,更是親身示范了各種理論運用實踐的操作方式。
談及過往,仿佛皆是意趣回憶,隨手就舉例。
“我們在沿海旅行時,有幸品嘗了不少貝類。像是會發光的蛤蜊,那種海鮮盛宴給人的感覺很新奇。
吃一頓,真就是人們的嘴巴猶如火焰一般閃爍,明亮的汁液從他們的手上滑過,沿著束腰外衣滴落到地板上。”1
珀爾講述往事,下意識地眉目柔和。
仿佛有一幅幅記憶畫卷在面前鋪開,全是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幸福景象。
人群中,弗蘭克斯坦聽到這段食用蛤蜊的描述,眼睛一亮,是找到了同好。
“哦這是老普林尼的描述。那位古羅馬博物學家的記錄中,古羅馬人喜歡食用在黑暗中閃爍光芒的蛤蜊。”
弗蘭克斯坦很喜歡讀老普林尼的自然史,其中最吸引他的是那些匪夷所思的神秘生物。
比如「耶魯」,一種大小與河馬接近的動物。有著大象的尾巴,野豬的下巴,或黑或黃褐的皮毛。
最奇妙是它頭頂的兩只角,一只是彎的,另一只是直的,角能三百六十度隨意轉動。
盡管在老普林尼亡故后的一千九百多年,有史記載之地從來沒發現所謂“耶魯”的化石標本。在英國王室紋章獸圖中,它卻早就占有一席之位,是比較知名的圖像符號。
這世上會否有某個神秘角落,古書上的奇獸在那里秘密生存著
弗蘭克斯坦不免有此幻想,而因為珀爾熟稔提起老普林尼的著作內容,對這位荒島求生者更多了一份親近。
“自然史絕不能全信老普林尼有個老毛病,會混淆傳說與現實,治學不夠嚴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