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觀察分析倫敦的書市銷售榜,可以確定一個好消息。通俗小說與自然探索類書籍,將暢銷書榜二分天下。
把所有書讀一遍,這些觀察大自然的雜文游記或大眾向科普等,其相同點是通俗易懂,厚薄程度把握地剛剛好,適合旅程放松。
由此可見,19世紀是探索的時代,工業革命也讓制作書籍的成本大大降低,人們對通俗類書籍的極度渴望在不斷攀升。
自然博物類圖書走上了大賣特賣的銷售風口。這股熱浪至少能維持三四十年,甚至更久。
這時,一句老話應驗了,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珀爾趕上好時候了。
她在離開魯濱遜島時,計劃假借紀念教父母為名,先出版一本書。這事辦的,果然有先見之明。
揚長避短沒寫小說,而將著眼點放在了自然相關的博物學、游記類書籍。在尼亞號上定稿了歐美人少的四十九個理由。
可酒香也怕巷子深,留給她的時間不多,半年內稿費需超兩千英鎊,無法一本接一本書打出名氣,必要一炮而紅。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兩年荒島求生的辛苦生活發揮了作用,它成就了東風的形成。
這段時間,“魯濱遜二世”、“上帝偏愛幸運兒”的新聞紅人熱度飆升。隱形廣告早就打了出去。在馬龍的專訪稿中提了一句,蘭茨先生希望出版一本書紀念教父母。
氣氛烘托到這里了,沒道理不把出書給盡快安排上。
倫敦城迎來了“魯濱遜二世”,坊間傳頌著蘭茨先生譜寫死里逃生與荒島求生的奇跡。
隔著英吉利海峽,法國的伊夫堡監獄依舊是終年不變的陰森死寂,它與好運似乎從無關聯。
伊夫堡監獄建于海島上,四面環水,號稱歐洲最堅固的囚籠。
誰都不信這里會發生越獄事件,其困難指數似乎比海難中生還難得多。
監獄內,最陰森可怕的莫過于終年不見陽光的地牢。
罪無可恕者被關押在此。誰說地獄不在人間,地牢就是看不到任何生機的深淵。
愛德蒙唐泰斯含冤入獄已經九年半了。
回憶往事,以十八歲的訂婚宴為一道天塹。
前半生,他活得普普通通,憑著本領成為了法老號的大副。
本以為訂婚宴是通向幸福的開端,卻在那一天所有的事都變了。
命運給了措手不及地一擊。
突然在宴席上被捕,明明是莫須有的誣陷罪名,卻無處伸冤被打入死牢。
入獄初期,尚懷一縷希望能清洗罪名出獄。
日復一日,希望被一點點磨平。外面的世界不可能有人幫助他洗脫冤情了,更不可能為他復仇。
是,要復仇
入獄的第三年,他的房間被鑿出了一個通道。
挖地道的人是獄友法利亞神父。神父本來想要挖出去監獄外的路,但找錯方位挖偏了。
地牢里的兩人陰差陽錯地結識。
法利亞神父博古通今的才學與見識,無法不令愛德蒙驚艷與崇敬。
教與學在地牢中發生,在這充斥絕望的地方,本不可能存在的希望之光竟然直刺深淵。
愛德蒙在神父教導下,再也不是昔日思維簡單的水手。
他已經能無情地站在旁觀者的角度,理性地分析讓自己入獄的冤案始末,從而推測出當年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