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er80
1838年的春天,范布倫接替杰克遜,作為新總統入駐白宮。
走馬上任之后,迎接他的就是繼去年秋天開始,持續性的金融市場萎靡與經濟大蕭條。
費城,那個曾經的美國金融中心全面癱瘓,淪為明日黃花。
盡管紐約也損失慘重,但華爾街一直沒有銀行取得國會批準的特許權,不能跨州經營反倒因禍得福。
在發生銀行券急速貶值的全國性經濟危機后,曾經不允許被過度發券,反而成了保命之術。
全美經濟蕭條,華爾街有大半銀行倒閉,但也有半數運營良好的銀行挺過來了。
在經歷了大火災、經營恐慌、經濟蕭條等一波接一波攻擊之后,紐約終是成為實際意義上的美國金融中心。
華爾街接棒金融中心,卻也遇上了全美經濟低迷期開始。大衰退來了,就連市場最看好的運河與鐵路股票也接連下跌。
19世紀三十年代,美國的金融市場規模遠不如大洋彼岸的倫敦與巴黎。
比如有名的美國伊利運河股票,多是在倫敦金融城出售,數額遠超華爾街。原因是美國無法滿足運河公司需要籌集的巨額資金,必須依靠于英國倫敦與歐洲市場。1
時逢美國經濟衰退,歐洲資本迅速撤離華爾街。
如果想要打一針強心劑挽回市場信心,必須要找到能重新吸引歐洲方面投資的新興產業。
“蘭茨先生,一切準備就緒。”
摩爾斯用了大半年時間,在殺破狼組合的投資下,在戶外搭建了一條從紐約到華盛頓的電報線路。2
這一條線路,依照摩爾斯原計劃是從華盛頓搭建到巴爾的摩。因為路程短,只有六七十公里。
珀爾卻提出了不同意見。
巴爾的摩確實有地理優勢,它有美國第一條鐵路「巴爾的摩俄亥俄州」,但是紐約更有特殊之處。
電報網絡的構想,曾經幾年內被認定為天方夜譚。
這種前所未有的新技術,人們無法確定它的可行性,就連華爾街也無人問津此項發明。
客觀來說,那也是因為投資者沒看到實際操作。
摩爾斯沒有足夠的錢搞出一條真正的電報線路,就不能把這個技術真實充分地展示在眾人面前。
這就陷入一個死循環。
摩爾斯的錢都投入研發,沒有資金再搭建一條完整戶外電報線路,他需要大筆贊助。
投資者們卻都不見兔子不撒鷹,沒看到電報線路實物的效果,就不可能給大筆的錢。
直到珀爾的出現,打破了僵局。
她帶來了殺破狼組合的大筆投資,也吸引了華爾街的老布洛克的跟投。
這讓摩爾斯資金充裕,能夠放開手腳大干一場。
珀爾建議,既然資金充裕,那就把第一條電報線搭建到最需要的地方。
去年七月開始,鑄幣限制令讓美國金融市場轉牛為熊,市場衰退期開始。
正需要一項石破驚天的新技術沖擊市場低迷情緒,重新將歐洲投資者的目光吸引回來。
「華盛頓紐約」的電報線路有近四百公里,比原計劃到巴爾的摩的路程多了六倍,這筆錢卻花得很值。
以往各大城市之間建設高塔傳遞旗語。
這讓各種商業情報無法實時傳遞,a城發生的事傳到b城往往滯后幾天,那么各個城市的經濟保持相對獨立性。
電報技術會徹底顛覆以往的通訊速度。
理論上能二十四小時傳遞及時消息,而且更進一步減小了天氣影響對信息傳遞的影響。
一旦電報網建設成功,紐約金融中心地位會自然而然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