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前來祈福與贖罪的人,有時會被牢籠中猙獰嘶吼的魔物所嚇到,而在米蘭的斯福爾扎城堡能看到一二。
機械圣物或邪物一度遍及歐洲。
教堂里更能看到各種各樣的機械鐘、管風琴等等,那些都有著精妙機械結構。
伊薇特夫人“天主教是那些機械器物的大本營,在中世紀后期與文藝復興時期,能看到大量自動裝置。曾經機械上帝擺滿各地教堂,被認為是信徒與神性之間的親近紐帶。盡管器物是人制造的,但也說明教義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圣物是機械的,卻也非常圣神。
隨著宗教改革,理念不可避免地發生了變化。部分人開始認為將宗教形象機械化,是一種褻瀆神明的做法,模糊了人與神的界限。不同的聲音,不同的站隊,讓大批機械圣像被摧毀。”
這是人偶發展的歷史背景。
類人或動物機械被制作出來,從來不是被當做無生命特征的死物,它們從一開始就被賦予特殊意義。
“機械制造一直與哲學思考相關。著名的笛卡爾曾經提出身體與靈魂二元論,那也與當時的主流教義背道而馳。
我無意講述那種哲學觀念的是非對錯,就取其中一點,笛卡爾認為靈魂不朽。
因為與主流觀點不符合,讓他的一些事跡注定只能成為傳聞,而無法如實被史書記載。
其中有一則傳言,笛卡爾制作過一只少女人偶,是要紀念不幸在五歲時早逝的女兒。
后來引人猜想,那不是單純的物件紀念,而是在突破神與人的界限。
既然笛卡爾認為靈魂不朽,就算女兒身體死了,是否可以通過另一種人造人的方式讓其復活”
伊薇特夫人拋出了這個問題,“蘭茨先生,您看到了,歷史上人偶制作的立足點從來就不簡單。
很多時候,越是精密的人偶,它的制作理念就越與玩具、死物無關。恰恰相反,寄托著某種信仰與狂熱追求。”
珀爾抓住重點“您是想說,機械師j埃洛的研究理念,也是將機械與靈魂聯系在了一起”
“也許吧,我還懷疑他是召喚派不是讓機械器物自己生成意識,而是通過某種方式能把其他靈魂塞到機器里。”
伊薇特夫人進一步說明,“您卻無法在其他地方找到相關資料了。因為我說的這些,就連我自己也分不清真假。”
珀爾聽著,這話與至死也想不起來「藥石」在哪里的黑澤相似。“您的記憶受到過損傷”
伊薇特夫人搖頭,“不是損傷,是當時我年紀太小了,說不清發生過的究竟是真是假。”
這就談起為什么最初會做人偶師,是源于童年的森林奇遇。
伊薇特在黑森林附近的小鎮出生,六歲的夏天與同伴闖入黑森林,半途忽然起了大霧。
她與同伴走失了,迷路中意外闖入一處林中小院。
木屋里有著各式各樣的機械物品,人偶、動物玩具、機械臂等等。還有一位白發蒼蒼的老頭,用坩堝在煮一鍋金屬液體。
“他看到我,嚇了一大跳,差點就用弓箭射擊我。”
伊薇特夫人回憶起過去,仍能記得老頭瘋瘋癲癲的樣子。
那時她也被嚇倒了,但沒有哭,而是朝著對方說了一堆小孩向長輩撒嬌的話。
“不知是不是那些軟話起了作用,老頭放下了武器,還允許我在屋內休息一會。他應該很久沒見活人,與我絮絮叨叨說了一大堆。
比如黑森林很恐怖,不要瞎跑,說不定誤闖城堡就出不來了。
他的本領不錯,從一座古老城堡里偷出來了魔法物品。就是那堝在燒制的材料,是秘銀。將其加入機械人偶的合金里,就能實現附魔與喚靈術。”
很多話對于六歲的孩子太深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