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年六歲的貝尼代托,在養母去世時去了哪里
沒人知道,因為他再沒有回過普羅萬古城,如果他還活著該是十歲了。
愛德蒙簡明扼要地講述了古城見聞。
他向人求證,對比貝爾圖喬收養的孩子與美國瘋人院所見的童工,兩者外貌一致,年齡一致,基本能認定是同一個人。
“蘭茨先生,您相信壞竹子能長出好筍嗎盡管不能以偏概全,但在維爾福與其不知所蹤的私生子身上,我沒有看到令人贊嘆的好消息。
年前,在鳳尾蘭精神病院,記者洛夫就說過他潛入做密探,與貝尼代托達成了互幫互助的協議。
不料前后不出五分鐘,那個男孩卻在遇到危險時,眼睛眨也不眨就把洛夫推出去擋刀。”
當時,記者洛夫沒有與貝尼代托計較。
因為那是一個雙親俱亡的七八歲孩子。孤立無援的孩子在瘋人院艱苦謀生,很難不懼怕那些用病人試藥的罪犯們。
珀爾明白了,基督山伯爵找到了足夠證據,證明貝尼代托就是維爾福的私生子,而上梁不正下梁歪。
哪怕這個孩子從小沒呆在生父身邊,但他還是長歪了。在瘋人院出賣記者洛夫不是個例,他滿口謊言,怎么從法國到達美國也是一個謎。
“您認為布蘭琪女士,不是意外死于一氧化碳中毒,可能是貝尼代托蓄意害死了養母。”
珀爾不會因為貝尼代托年齡小就排除他的作案嫌疑,“有更多證據嗎這個男孩以前在普羅萬古城的風評如何”
愛德蒙“風評不好。根據鄰居的說法,貝尼代托從不在家里幫忙做活,更是動不動向養母要零花錢,一不給他就哭鬧不休。”
貝尼代托直到六歲都生活在普羅萬城。
瞧一瞧巴黎街頭與工廠里的童工,很多人的年紀都是八歲、九歲。工廠招工時,有時也會收四五歲的男孩。
如果出生普通,家庭條件不夠好,五六歲的男孩一定會幫著家里做雜活,七八歲就出社會工作,是這個時代的常態。
它應該被批判,而布蘭琪女士顯然沒讓養子過這般苦日子。
布蘭琪女士喪夫后的生活并不富裕。
她的丈夫是陸軍,卻在滑鐵盧戰爭后被保皇黨刺殺身亡,被打成了親近拿破侖的波拿巴派。
這是重罪。
愛德蒙之所以被判入死牢,也是被誣告他是拿破侖黨派的人。
維爾福作為檢察官,為了官位不僅不肯細查此事,更是連撫恤金也不肯批。可想而知,寡婦布蘭琪的生活不好過。
“布蘭琪女士對養子的吃穿用度卻很舍得花錢,不能說是有求必應,但也是盡力滿足。”
愛德蒙無從求證貝尼代托享受了物質生活,是否在精神上感到巨大不適。那是關起門來的家事,外人看不到也感受不到。
“可以確定的是,從一開始貝尼代托就知道自己是被收養的,那在普羅萬古城不是秘密。
人們都說這個孩子性情乖戾,歲開始就一直在外面瘋玩。不停向養母要錢,鬧得人盡皆知,但始終沒人知道他的身世來歷。”
愛德蒙提起貝尼代托脖子上的貴價婚戒。
“根據黑澤的話,他在做私人醫生時接生了維爾福的私生子。那個孩子身體很虛弱,隨時都會一命嗚呼。
我推測,1829年貝爾圖喬闖入維爾福的別墅刺殺時,他發現了奄奄一息的男嬰。把人救走,順帶取走了維爾福的婚戒。
這枚戒指證明男嬰的來處。貝爾圖喬不一定知道男嬰是維爾福的私生子,那位黑心檢察官與唐格拉爾夫人偷情的事很隱秘。一個病弱孩子出現在維爾福的家,除去是私生子,也可能是被這家主人故意綁架。”
愛德蒙站著冤假錯案的受害者角度思考。
貝爾圖喬很清楚維爾福的為人,去刺殺也就會事前摸查情況,知道檢察官與妻子只有一個女兒。
偷情隱秘不為外人知,外人對于男嬰來歷的第一判斷是什么
會懷疑是私生子,也會懷疑瀆職的維爾福雇兇殺人、綁架勒索、想要謀害嬰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