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想了想,覺得很有道理,于是昂首挺胸,接受了這個設定。
楊元璋回頭看了一眼自家弟弟,嘴角帶笑。
酒樓也不遠,但他們卻走了挺久。
因為楊元鼎每一個鋪子都要仔細的給張司九介紹一番。
張司九看得有點目不暇接。
畢竟,那可真是琳瑯滿目。
什么賣干貨蜜餞的,賣布的,賣衣裳的,賣荷包首飾的,賣酒的,賣雜貨的,賣米面的
縣城不大,可也真是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甚至好些火熱行業還有好幾家商鋪扎堆競爭的。
等到了酒樓,張司九辨認了一下招牌說是招牌,那可不是木匾,而是掛在鋪面一側的一個三角布簾子。
簾子上繡了三個大字“千味樓”,旁邊另有兩個小字“宋記”。
簾子不小,色彩明亮,很是吸引人眼球。
張司九不由得點點頭這樣的招牌跟后世的雖然沒得比,但在現在來說,也是很醒目了。
宋記千味樓門口,還有招呼客人的小伙計。
小伙計顯然認識楊元璋的,小跑著上前來招呼,臉上笑容燦爛得像是看見了金元寶“大郎君來了大郎君快里面請樓上還有雅間兒雖然還有會才開張,但您想吃什么,我讓廚房立刻做”
這一段話里信息略大。
但充分展示了“權力和身份”帶來的特權。
張司九篤定,自己如果單獨來,絕對沒有雅間,更不會提前開張,更不要說特地給單獨做什么。
楊元璋微笑道“不是來吃飯的,而是有個小友不認路,我帶個路罷了。也不是吃飯,只是來找掌柜的。”
他這話,顯然是告訴對方,自己不打算動特權,因為今日有事兒的不是他,他只是順帶帶個路。
楊元鼎跺跺腳,略有點不滿又不是真的是小孩子,難道還聽不出來這是楊元璋不打算幫張司九呢
這讓他打算利用身份,給張司九謀點好處的計劃直接落空。
張司九倒覺得很好。
主要她從來沒有打算利用人際關系走后門一錘子買賣好說,可如果想長久的那還是應該遵守市場規則。
當然最大問題是他們家和楊家,其實不熟。根本還談不上人際關系呢
不過掌柜的聽說是楊縣令家大郎君來了,還是飛快就出來見了他們。
一看除了楊元璋,其他全是小盆友,其中三個一看還很窮,掌柜的也有點摸不著頭腦,只能看向楊元璋“大郎君這幾日可安好”
“一切安好,家父也很好。”楊元璋知道對方想問誰,干脆回答了,而后又將自己只是帶路那個說辭抬了出來,還十分干脆利落的將主場讓了出來。
掌柜的又驚訝了,但仍舊下意識看向楊元鼎,覺得這才是找自己的人。
畢竟,剩下接孩子里,也就楊元鼎看著還大點了
------題外話------
大家明天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