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噎得慌,但本身也并不是會打罵孩子的性格,所以只自己生悶氣,在那兒琢磨。
張司九也不管老太太,反正這點不痛快,也不至于給老人氣得爆血管而且話也沒說錯,自己掙錢自己花,天王老子來了也說不出半個字不對來。
從事情源頭解決事情,難道不好嗎
張司九看過一個說法古代有錢有權的人家嫁女兒,為什么嫁妝那么豐厚是因為要將自家女兒一生的花銷都給準備出來,要房子有房子,要地有地,要私房錢有私房錢,這樣一來,即便是嫁去婆婆家,婆婆再苛刻,自家女兒也一樣能挺直了腰板有底氣。畢竟不用婆家養
所以,根據這個說法,張司九深深地覺得,不是古人古板重規矩,而是考慮也很實際,分析問題也很根本家庭婦女為什么總被婆家或者丈夫看不起無非是因為她們沒有經濟來源,花銷都要靠丈夫,所以就給了婆家和丈夫一種錯覺,覺得這個女人就可以被輕視,被壓一頭。
女人要想過得好,還是得手里有錢。
別管是娘家給的,還是自己賺的,反正有,就有了舒心的生活
錢不是萬能的,但是錢可以解決大部分的煩惱
張司九一面淡定煮豬食,一面盤算將來小南瓜的嫁妝自己要多多準備。
整個張家,一時之間,除了雞鴨和胖墩的嚎叫催飯聲,別無他音,空前和睦
可惜這一份和睦很快就被人打破了。
接生婆慌里慌張的騎著毛驢過來找張司九“不好了,不好了,梅子肚子疼起來了”
張司九一下站起身來,毫不猶豫去解圍裙,然后側頭跟楊氏說“奶奶,我得去一趟。剩下的活麻煩你了。”
說完她回屋,提起自己的小背簍就跟著接生婆跨出了家門。
楊氏拿著張司九接下來的圍腰,一時怔忪,不知道為啥,竟然油然而然的生出了一股孤獨感來。
如果楊氏活在現代,她可能就能用一個詞形容自己留守老人。
出了家門后,張司九問接生婆“叫他們去縣城里找程大夫了沒有”
接生婆連連點頭“讓去了讓去了。我記著我們商量好的呢,一旦發動,他們找到我,我來找你,再讓他們去找程大夫來,咱們再在他們家集合”
張司九這才放心和接生婆往梅子家趕去。
一路上,接生婆都有點兒慌張和擔憂“也不曉得那些東西準備好了沒,這要是缺點東西可怎么辦”
張司九其實心里也有點兒焦灼,但面上卻一片沉靜“那就有什么用什么,盡可能做到最好。條件受限做不到最好,那也是梅子的命,我們不能慌。”
接生婆被張司九這話說得有點不好意思,訕訕地笑“對對對,真有什么,也是她的命,咱們能做的都做了,問心無愧的”
一路緊趕慢趕,張司九和接生婆終于到了梅子家。
縣城過來還要遠一點,所以程萬里和楊元鼎他們都還沒到。
梅子躺在床上,“哎喲哎喲”地叫喚著,而王大娘子和周郎君都已經慌成了一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