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氏這話,可以說是提醒得很直白。
是的,這么大啊個事情,拖越久,傳越厲害,各種猜測也更厲害。
到了最后,什么不靠譜的瞎猜都能出來。
趙翠蘭猶豫了片刻“那如果是告,會怎么樣”
“罰錢,打板子,也就是這樣。”嚴氏說的話很中肯“再有就是和離,給你些補償。但這樣也有壞處。這樣一弄,事情就算是鬧大了,你也好,孩子也好,將來咋個生活”
嚴氏看著趙翠蘭,再苦口婆心的勸上一句“你這女娃也是太年輕。要我說,這事兒啊,你真不該鬧。鬧大了,有啥好處呢”
這話可把大家都給驚著了,不只是趙翠蘭,就是張司九和珍娘也忍不住看向了嚴氏。
但嚴氏很淡定,一點沒有不自在,仍舊是往下說“要是何家不鬧出這個事,你生不出孩子,你說,你往后的日子咋個過”
趙翠蘭順著這話想了一想,有些失神,最后開口時候,語氣都不太堅定“我和何有光就這么過下去,等三十四歲了,過繼個孩子”
“不是自己親生的,能和親生的一樣嗎”嚴氏非常不客氣的說出了這么一句話“常言道,只有自己腸子里爬出來的,才和自己貼心。你現在也當娘了,你自己琢磨琢磨,沒有十月懷胎,塞給你個半大孩子,你能和他親熱得起來能對他掏心掏肺當親生的一樣疼”
這話算是把趙翠蘭給問住了。
就連珍娘也若有所思起來。
至于張司九她反正沒生過孩子,唯一帶孩子的經驗,就是小南瓜,但那也不是當自己生的孩子,是當自己小妹妹一樣養,可能還是不太一樣
當然,張司九私以為,自己也沒什么發言權。畢竟,心態完全不同。
現在的人,養兒是要防老的。
而作為現代人,張司九覺得,養孩子不是為了防老,只是為了體驗那一段人生,只是為了讓自己多一個血脈相連的親人,多一段只屬于孩子與父母的親密時光。
要求不同,心態自然也不同,對待孩子的態度,當然也會不同。
但有一點,張司九也不會否認感情也好,親情也好,隨著時間過去,都能培養滋生。甚至,也有人大愛無疆,并不在意孩子是不是自己的血脈。但,血緣親情,十月懷胎所帶來的東西,也是抹殺不掉,替代不了的。
趙翠蘭想了一會兒,面上還是露出了遲疑。
嚴氏一看她這個表情,就知道這個事情她是聽進去了,當即繼續緩緩往下說,仍舊是那種苦口婆心的語氣“過繼孩子,大不了也是何家老二的孩子,到時候,親生父母就在旁邊住著,你怎么對那孩子合適這不是萬不得已,誰愿意走這條路呢能自己生,肯定還是自己生一個好。再說一點自私的話,何二郎的孩子,和何大郎是有血緣關系的,將來肯定差不了。可跟你呢那時候,一家子里,只有你是外人。”
“萬一何大郎走得再早一些,你一個人,守著這么一個孩子。你覺得,日子能舒心可如果守著的孩子,是自己生的就不一樣了。那是從你肚子里爬出來的,怎么都跟你親。怎么都該養你,孝敬你。”嚴氏的面色有些唏噓“我見過多少這樣的過繼的孩子,記得自己的父母,始終還是和自己生的隔了那么一層。”
“甚至還有那喪了良心的,拿著錢,回去孝敬親生父母的。”